《风语红楼》(精读本)178
风之子原创
第三十六回,王夫人偶然问起凤姐:
王夫人问道:“正要问你,如今赵姨娘周姨娘的月例多少?”凤姐道:“那是定例,每人二两。赵姨娘有环兄弟的二两,共是四两,另外四串钱。”王夫人道:“可都按数给他们?”凤姐见问的奇怪,忙道:“怎么不按
数给!”王夫人道:“前儿我恍惚听见有人抱怨,说短了一吊钱,是什么原故?”凤姐忙笑道:“姨娘们的丫头,月例原是人各一吊。从旧年他们外头商议的,姨娘们每位的丫头分例减半,人各五百钱,每位两个丫头,所以短了一吊钱。这也抱怨不着我,我倒乐得给他们呢,他们外头又扣着,难道我添上不成。这个事我不过是接手儿,怎么来,怎么去,由不得我作主。我倒说了两三回,仍旧添上这两分的。他们说只有这个项数,叫我也难再说了。如今我手里每月连日子都不错给他们呢。先时在外头关,那个月不打饥荒,何曾顺顺溜溜的得过一遭儿。”王夫人听说,也就罢了。
凤姐解释得够清楚了,姨娘的丫鬟分例减半,不是她克扣,是减薪。这事似乎也就过去了。可是,凤姐气不平:
说毕半日,凤姐见无话,便转身出来。刚至廊檐上,只见有几个执事的媳妇子正等他回事呢,见他出来,都笑道:“奶奶今儿回什么事,这半天?可是要热着了。”凤姐把袖子挽了几挽,跐着那角门的门槛子,笑道:“这里过门风倒凉快,吹一吹再走。”又告诉众人道:“你们说我回了这半日的话,太太把二百年头里的事都想起来问我,难道我不说罢。”又冷笑道:“我从今以后倒要干几样尅毒事了。抱怨给太太听,我也不怕。糊涂油蒙了心,烂了舌头,不得好死的下作东西,别作娘的春梦!明儿一裹脑子扣的日子还有呢。如今裁了丫头的钱,就抱怨了咱们。也不想一想是奴几,也配使两三个丫头!”一面骂,一面方走了,自去挑人回贾母话去,不在话下。

(图文无关,这才是似喜非喜含情目)
可见,凤姐气得不轻。
整个这件事情,始终都是打哑谜。王夫人问的是恍惚听见有人抱怨短了一吊钱,并没有说是谁抱怨。但是从她先问起姨娘的月钱才说这话,说明抱怨的应该姨娘或者姨娘的丫鬟。
贾政这一房的姨娘拢共只有两位,一位赵姨娘,一位周姨娘。
周姨娘无子,无所依傍,是最本分的,就是个不存在的存在。小说屡屡提及周姨娘,但从未说她做过何事说过什么话,抱怨的应该不是周姨娘。
那么,很明显,抱怨的就是那位不省事的赵姨娘了。赵姨娘的劣迹,小说多有表现,亲生女儿贾探春尚且不肯放过,何况她深恨的王熙凤呢?这是一个只认进不认出的主儿,只要损害了她的利益,不管有理没理,必要生是非。
(这才是七岁初到贾府的林妹妹,目无下尘)
所以,王熙凤当时就猜到是赵姨娘抱怨了。也只有赵姨娘,那么一件明白的事情也要捏造事端。所以她那番同样没有指名道姓的骂,骂的就是赵姨娘。
其实,王熙凤这番骂,既有对赵姨娘的痛恨,也还隐含着对王夫人的失望。
在王熙凤看来,赵姨娘是什么人,你王夫人不知道?我是什么人,你王夫人不知道?赵姨娘是时时处处要把我们老王家人往死里整的人,而我是您的亲侄女,你居然听风是雨,那么的不信任我,叫我如何不心寒?
这就是王熙凤对王夫人的抱怨。
其实王夫人对王熙凤的不信任,非止一端。大观园捡到的绣春囊,王夫人条件反射似的就想到了凤姐,不分青红皂白,怒气冲冲就来质问。可见王夫人心里,这个侄女问题多多,并不牢靠。
因此,设若宝玉娶了宝钗,这内当家的位置,凤姐岂能安坐?
因此,八十回后,凤姐东窗事发,王夫人才会那么决绝的抛弃了凤姐,甚至毫不顾及巧姐,这才带出狠舅奸兄和刘姥姥的仁义。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精巧的关联。
(风语红楼讲座在喜马拉雅开讲啦。直接在喜马拉雅搜“风语红楼讲座”即可收听。《风语红楼》1、2辑当当京东天猫亚马逊有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