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语红楼》之一千一百九十
风之子原创
这世间许多事情,不仔细分辨是非,是很容易造成冤案的。虽然,我们并不是什么手握生杀大权的人,不可能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但是,以道德的方式,给别人扣上一个子虚乌有的帽子,众口铄金,也是一件很伤人的事情。比如,秦可卿,一个内心贞洁的人,成了淫妇。林黛玉,一个何等大气高洁的姑娘,成了小心眼儿。薛宝钗,大爱而有担当,成了阴谋家。贾探春,明明温暖而坚强,却遭受到冷漠自私的指责。尤二姐尤三姐,原本是游走风月的痴情女子,也成了淫丧奔流之徒了。
这些,其实是《红楼梦》和我们开的一个玩笑。它把表象露出来,看你会不会上当。如果你上当了,那么,你也就只有认栽了。很多时候,与其说是你在批判《红楼梦》,不如说是《红楼梦》在批判你呢。
王熙凤,除了精明强干之外,势利,恃强凌弱,也几乎成了她脱不掉的一顶帽子。可是,真的如此吗?
第五十五回,贾探春治家,杀伐决断,博得了王熙凤的赞叹。原文:
凤姐因问为何去了这一日,平儿便笑着将方才的原故细细说与他听了。凤姐儿笑道:“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他不错。只可惜他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平儿笑道:“奶奶也说糊涂话了。他便不是太太养的,难道谁敢小看他,不与别的一样看了?”凤姐儿叹道:“你那里知道,虽然庶出一样,女儿却比不得男人,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是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殊不知别说庶出,便是我们的丫头,比人家的小姐还强呢。将来不知那个没造化的挑庶正误了事呢,也不知那个有造化的不挑庶正的得了去。”
一直以来,很多人把王熙凤厌恶赵姨娘和贾环理解为派系之争。因为王熙凤是王夫人的侄女,王夫人不待见赵姨娘和贾环,所以,王熙凤也就不把她们放在眼里?是这样的吗?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王熙凤又为什么这样喜欢贾探春呢?
其实,王熙凤和平儿的私聊——注意,这是私聊,平儿和王熙凤的关系,已经可以开诚布公推心置腹了,用不着藏着掖着。所以,两人的话都很可信——已经把其中的原因说出来了。所谓:
“
咱们且别虑后事,你且吃了饭,快听他商议什么。这正碰了我的机会,我正愁没个膀臂。虽有个宝玉,他又不是这里头的货,纵收伏了他也不中用。大奶奶是个佛爷,也不中用。二姑娘更不中用,亦且不是这屋里的人。四姑娘小呢。兰小子更小。环儿更是个燎毛的小冻猫子,只等有热灶火坑让他钻去罢。真真一个娘肚子里跑出这个天悬地隔的两个人来,我想到这里就不伏。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倒只剩了三姑娘一个,心里嘴里都也来的,又是咱家的正人,太太又疼他,虽然面上淡淡的,皆因是赵姨娘那老东西闹的,心里却是和宝玉一样呢。比不得环儿,实在令人难疼,要依我的性早撵出去了。如今他既有这主意,正该和他协同,大家做个膀臂,我也不孤不独了。”
这段话里,王熙凤不仅把贾探春和贾府的众位小姐包括黛玉宝钗做了比较,而且道出了喜欢探春不喜欢贾环和赵姨娘的原因。
第一,贾探春不仅精明强干,能说会道,而且明事理,懂规矩;
第二,贾环无论人品还是才干,和贾探春相比是“天悬地隔”;
第三,赵姨娘屡屡胡闹,不懂规矩,冷了众人的心。
王熙凤这段话,并非妄言。贾母和王夫人对赵姨娘之冷漠,还不仅仅是因为赵姨娘上位,那个时代,贾政那样的人物有几个妾,原本是正常的。关键在于赵姨娘的不懂规矩。只要看看赵姨娘质问贾探春为什么不额外照顾赵国基就知道,赵姨娘是个什么样的人,那就是一个觉得有权就可以胡作非为的人,这样的人,其实是很可怕的。赵姨娘和贾雨村,原本是两路人,一个读书人,一个女流之辈,但是,他们的本质,却是惊人的一致,那就是乱臣贼子的本质。有没有文化的区别仅仅在于,有文化的贾雨村,更隐晦更可怕而已。
所以,《红楼梦》为什么对赵姨娘之流如此不留情面,原因就在这里。于国而言,贾雨村是乱臣贼子,于家而言,赵姨娘就是乱臣贼子了。她和马道婆的那些个勾当,企图置王熙凤和贾宝玉于死地,还有她对贾环的仇恨式教育,其实已经是破坏贾府人伦纲常的大阴谋了。
所以,王熙凤亲近贾探春,甚至敬重贾探春,而疏远赵姨娘,看不起赵姨娘,和出身和派系没有什么关系,也并不是因为什么势利,实在是因为赵姨娘的人品和心理不堪啊。
公告:

《风语红楼2.香尘逝》于11月1日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发行,当当、京东、亚马逊和新华书店均有售。当当购书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23801289.html
扫二维码,关注风语红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