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里“三秋”叹“三春”

(2013-08-02 07:27:41)
标签:

红楼梦

风之子

分类: 《风语红楼》(初始本)

              《红楼笔记》之七百六十二

               风之子原创

 

    我等愚钝,不是脂砚斋提醒,简直看不出来,《红楼梦》的整体构架,精巧之极,竟然有“三秋”叹“三春”的结构。

    看第一回,中秋之夜,甄士隐爱才,邀请贾雨村前来赴宴。甄士隐来之前,贾雨村“对月有怀”,占诗一首,所谓: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 先上玉人楼.

    其后和甄士隐畅饮,又“对月寓怀”,口占一首,所谓: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就是在这里,有批语:“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

    这条批语,怎么理解?

    第一,所谓“用中秋诗起”,好理解,小说第一回,“又是中秋佳节”,甄士隐宴请贾雨村,贾雨村口占诗两首,用贾雨村的飞黄腾达之象暗喻贾府的再度鼎盛风光(贾元春成为皇妃),这就是所谓的“起”;

    第二,那么,何谓“用中秋诗收”呢?

    第七十六回,贾府中秋夜宴,林黛玉和史湘云在凹晶观联诗,后妙玉加入,做整理和收尾,蔚为大观。所谓“用中秋诗收”,应该就指的这里。因为前八十回大约从七十回开始到八十回,随着查抄大观园,撵走司棋、晴雯、芳官、四儿、入画,贾探春掌框王善保家的和晴雯死,贾迎春出嫁以及香菱遭到薛蟠夏金桂的折磨和休弃,悲剧的主调渐渐明显。八十回以后,主调就是贾探春远嫁、贾妃难产死、贾母惊悸死、贾迎春死、林黛玉死、惜春出家、抄家、下狱、巧姐被拐、出家、香菱死、薛宝钗死等一连串的悲剧和覆灭了。所以,第七十六回林黛玉、史湘云和妙玉的中秋联诗,就是“收”;

    第三,那么,何谓“又用起诗社于秋日”呢?

    这当指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大观园的诗社,原来也是在秋天结社的,这就是所谓的“起诗社于秋日”了。

    这就是脂砚斋所说的“三秋”了,贾雨村诗起中秋,大观园诗社起于秋天,林黛玉史湘云妙玉收诗于中秋。

    那么,何谓“三春”呢?

    关于这一点,我本人早有论述,不敢苟同于刘心武先生三春即三年的意思,我以为三春即指元春、迎春和探春这三位女子(参见拙文《《红楼梦》“四春”新解》、《红楼梦之何谓“三春去后诸芳尽”》)。

    小说第五回贾元春、贾惜春的判词以及曲子里都曾经说到“三春”,请看:

第一次是说贾元春,有“三春争及初春景”之语;

第二次是说贾惜春,有“勘破三春景不长”之语;

第三次是说贾惜春的,“将那三春看破”。

所谓三春争及初春景,意思是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怎么能够有大姐元春的风光和富贵呢?显然,这里的三春指的是迎春、探春和惜春。

而所谓勘破三春景不长,意思是惜春看到了三位姐姐元春、迎春和探春好景不长的悲惨未来。这里说的三春是指元春、迎春和探春。至于“将那三春看破”,本来就是红楼梦曲子里进一步阐释“勘破三春景不长”的,所指应该是一样的,都是指的惜春的三位姐姐元春、迎春和探春。而综合考量:

1.从悲剧发生的顺序看,一定是贾迎春嫁中山狼、贾探春远嫁番邦和贾元春难产而死在前,所以才有贾惜春的“勘破三春景不长”的大彻大悟的;

2.相比于贾元春的难产而死、贾迎春的被中山狼折磨而死和贾探春的远嫁番邦,按照小说和曹雪芹的价值观,贾惜春出家算是超脱,算是得了善果,第五回红楼曲里关于贾惜春的就是以“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结尾的,说明贾惜春虽然生逢俗世的悲剧,但和贾宝玉一样,是得了善果的。

所以,这里的“三春”,感时伤怀,主要指的最为悲剧的贾元春、贾迎春和贾探春。这就和第十三回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说的“三春去后诸芳尽”对上了,贾惜春的悲剧,属于“诸芳尽”的范畴,而“三春过后”指的就是惜春的三位姐姐的悲剧预示着贾府的覆灭和“诸芳尽”了。

因此,脂砚斋批语所揭示的《红楼梦》的所谓“三秋”叹“三春”,其实就是用一种小说结构方面的“三秋”的安排,即第一回、第三十七回和第七十六回的“三秋”事件,来预示三位人物即贾元春、贾迎春和贾探春“三春”的悲剧。这样的以结构设计作为修辞手法来暗示人物命运的手法,真的是闻所未闻,古今首创,曹雪芹这厮,怕是占尽了天下文曲之气韵、古今文章之精华了,才能想出这样的点子来!?

晚生三拜九叩,三呼万岁而不过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