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笔记》之七百五十七
风之子原创
小说第一回,是脂砚斋批语最多最密集的章回了,因此可说的东西很多。
神瑛侍者灌溉绛珠草,绛珠草修得女体人形,无以为报,终日缠绵纠结,恰好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所以绛珠草便随之下凡,以眼泪还他灌溉之恩,是为“还泪”。
就在这一段故事的结尾,小说原文是这样说的:“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关于这句话,脂砚斋有批语:
“馀不及一人者,盖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
这句批语的意思,就是说,在这里,从未提及别人,那怕薛宝钗,其实这部小说的全部的主角,就只有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人啊。
这个是关于小说题旨的一个重要概括。
关于《红楼梦》题旨,历来说法多多,什么表现四大家族衰灭进而表现封建主义的没落呀,什么表现反清复明呀,什么表现清宫秘史呀,什么表现曹家之隐情呀,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但在这里,脂砚斋批语告诉我们了,这部小说的主角啊,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表现他们的爱情的,基本没其他人什么事儿,要有,也是“陪他们”的,是陪衬,是配角,因此,可以认为,曹雪芹的初衷,脂砚斋的原意,《红楼梦》既没有那么弘大,也没有那么深奥,它就是一部表现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人的爱情的小说而已。那怕八十回后,林黛玉死了,故事还在继续,但那些故事,其实还是在表现和衬托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思念的,思念不胜,便“悬崖撒手出而为僧”了。
紧接着,写甄士隐和贾雨村的过节的时候,又借贾雨村之口,说了两句诗,所谓“玉在椟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
关于这两句诗,我已经分析过了(参见拙文《如何理解红楼梦里的甄宝玉送玉》、《贾雨村曾欲强娶薛宝钗为妻》),此处不再赘述。我今天要说的,是脂砚斋对此的批语。脂砚斋在此处写道:
“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
这条批语,就把之前的批语联系起来了。这下,关于《红楼梦》的题旨,很清晰了,其实就是主要表现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但是,中间插进去个薛宝钗,而且成了贾宝玉的妻子,说穿了,《红楼梦》其实还是老套的三角恋。这么想,似乎有点失望,我们伟大的《红楼梦》,竟然是这样的?
但其实仔细想想,这又有什么?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这爱情是几角恋,而在于怎么写,写得是否高妙,只要写得高妙,如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以及与薛宝钗的婚姻,同样是伟大的。只是后来诸如才子佳人小说啊,言情小说啊,把这个三角恋的名声搞臭了,但其实这和三角恋无关,和作者的笔力和心血有关,不要以为谈恋爱是轻轻松松的,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是用心血用眼泪用青春用生命来谈的,曹雪芹也是用血泪和生命来写的,所以《红楼梦》才如此深邃和伟大。那些不疼不痒的爱情以及矫揉造作的意境,关键点在于,作者他妈的就是在装逼,呵呵,所以,烂了爱情小说的名声。
世界上伟大的爱情的小说《罗密欧与朱丽叶》、《苔丝》、《还乡》、《简爱》、《呼啸山庄》等等等等,那一部不是世界级的名著?它们的伟大,不因为他们只谈爱情,只因为他们用情也深,不管是写的还是在小说演的。
所以,《红楼梦》的伟大,不在于题旨有多么的高远,而在于,它写尽了爱情之百转千回悲欢离合和缠绵悱恻,让你求生不得欲死不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