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理解《红楼梦》里的“甄宝玉送玉”?

(2013-07-24 08:32:07)
标签:

红楼梦

风之子

分类: 《风语红楼》(初始本)

             《红楼笔记》之七百五十六

              风之子原创

 

    “甄宝玉送玉”是脂砚斋的一条批语,暗示八十回以后有这样一个重要情节,甄宝玉把“玉”给送回来了。这里关于“玉”的理解,按照刘心武先生理解,此玉即贾宝玉,贾宝玉第一次出家,路逢甄宝玉,被甄宝玉给劝回来了。但是,我不这样理解,小说里很明确,玉即指石头,不是指贾宝玉,联系小说里的“良儿偷玉”情节,甄宝玉所送之玉,应该就是那块玉石,而不是指贾宝玉此人。

     但是,即便这样理解,那块玉是怎么到了甄宝玉手里的呢?

     由于小说八十回以后的散失,不得而知,只能合理的推演。我当时推演的过程就是,此玉本是为体验富贵温柔风流来的,贾府被抄败落,贾宝玉穷苦潦倒,此玉势利,自己乾坤大挪移,跑了,跑到甄宝玉那里了。但是又遇到一个问题,甄家不是在贾府之前也被抄了吗?于是我继续“圆谎”,认为玉石不知道甄家被抄,所以误投那里。而甄宝玉得到玉,知道是贾宝玉的,也想见见贾宝玉,因此有送玉之举。

    很显然,这样的解说至少有两个漏洞:

    第一,高估了石头的神力,小说里说了,石头虽然有人的性灵,会说话,但不会变化,更不会闪展腾挪;

    第二,甄家之前已经被抄了,说玉石贪图享受跑到甄家,说不通。

    所以,说实在的,我很心虚,一直在寻找比较合理的解释。

    这次,分析脂砚斋的批语,重读《红楼梦》,在对第一回贾雨村所赋的两句诗“玉在椟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有了新的理解之后,忽然发现了“玉在椟中求善价”和“甄宝玉送玉”之间的“草绳灰线绵延千里”的联系。这“玉在椟中求善价”就是“甄宝玉送玉”的原因啊。呵呵,曹雪芹用笔之狡诈,非常人可比也。

    那么,怎样理解“玉在椟中求善价”呢?

    1.在贾雨村的反水下,忠顺亲王借此喽啰了被王熙凤逼死儿子的守备、尤二姐的未婚夫张华、王熙凤曾经唆使杀张华灭口的旺儿等人,收集证据,重本弹劾贾府,致使贾府被抄;

    2.抄家的过程中,上至官员下至衙役,个个趁便浑水摸鱼,中饱私囊,而贾宝玉项上的美玉,就被一个小衙役给偷走了;

    3.小衙役随即将美玉转手换银子了,几经辗转,美玉流落到南京的玉石当卖行中,恰巧被甄宝玉碰到;

    4.甄宝玉早就听说过贾宝玉项上的美玉,今天一见,便有几分相信,更从商家口中知道是贾府失落出来的,于是认定就是贾宝玉的美玉;

    5.甄家虽被抄没,但由于之前得到过消息,曾经藏了些值钱的珍宝在很多亲戚家,也包括贾府那里,所以,被抄之后,也还可靠当卖珍宝度日;

    6.甄宝玉早就听说有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贾宝玉,恨不得见,今见美玉,又想到贾府曾经与危难之中帮助过甄家,于是,痴性大发,将用于典当度日的几件珍宝换回了那块美玉,并决定亲自给贾宝玉送回去,于是,就有了“甄宝玉送玉”;

    7.甄宝玉送玉之时正值贾宝玉刚刚从狱神庙被无罪释放,见到甄宝玉,见到失落的美玉,不觉感慨万分,更觉窥破红尘看穿世事;

    8.贾宝玉送走甄宝玉后不久,就带着那块美玉,“悬崖撒手出而为僧”了。

    这就是我所推演的“甄宝玉送玉”及其与“玉在椟中求善价”的联系。这样的解释,既有小说和脂砚斋批语的线索,又比较合情合理。当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