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雪芹和脂砚斋在《红楼梦》里怎样分工

(2013-07-09 07:27:32)
标签:

红楼梦

风之子

分类: 《风语红楼》(初始本)

              《红楼笔记》之七百四十六

               风之子原创

 

    拙文《脂砚斋最有可能是红楼梦里的谁?》遭到了某些人的耻笑,这些人在笑话我武断的同时其实自己也很武断。总之,不管怎样,我忠实于我的感受,有必要的时候,继续说这个话题。比如今天。

    《红楼梦》第一回,读到一半,即到“满纸荒唐言”标题诗的时候,参照脂砚斋的批语,我忽然领悟到,这半回居然是那么的重要,不仅仅是虚虚实实的交代小说的来历,也不仅仅是含蓄的交代小说的作者是谁(参见拙文《脂砚斋以为《红楼梦》作者是谁?》),而且,有一个明确的分工,关于曹雪芹和脂砚斋的分工。

     首先,我们来看,曹雪芹和脂砚斋的关系,其实就是良师益友的关系。

     这体现在很多关于脂砚斋的批语中:

     比如“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脂砚斋甚至可以左右小说的书名;

     比如“若云曹雪芹批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处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可以一眼看破曹雪芹的伎俩而明白写出来,而曹雪芹不恼;

     比如因为秦可卿此人有托梦王熙凤造福于贾府的功德,不忍,所以让曹雪芹删掉了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章节重写等等。

     这些,无不说明,脂砚斋其实就是曹雪芹人生和创作的一个指导者,甚至是一个参与者,也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创作影响力的评论者。

     其次,而这样一个重要的人物,说实话,曹雪芹是不会放过的,是必然会在小说中有所反应。

     前面我们说了,在小说第一回的前半部分,曹雪芹把自己这个创作者“人格分裂”了,分化为石头、空空道人和曹雪芹(参见拙文《脂砚斋以为《红楼梦》作者是谁?》),那么,关于脂砚斋呢?曹雪芹把他有分化成了什么人?

     很显然,就是我在《脂砚斋最有可能是红楼梦里的谁?》说的一僧一道。理由如下:

     1.一僧一道,其实就是石头的人生指导者;

     2.一僧一道也是石头的指点迷津者。

     一僧一道的这种身份,在小说中是屡有表现的,是他们把石头携带到繁华人世间经历的,也是他们把石头带回到本源的。

     这显然和脂砚斋对于曹雪芹的关系是对应的。从批语来看,脂砚斋佛学功底深厚,曹雪芹的醒悟可能就是脂砚斋点拨的。

     第三,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在第一回半回的章节里,数次看到了曹雪芹和脂砚斋的互动:

      1.石头遇见一僧一道时自谦蠢物,脂砚斋知道曹雪芹是在小说里和自己打趣,于是也很有趣的批语道“岂敢岂敢”,而且是两次;

      2.曹雪芹写一僧一道告诉石头到人世间后“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时,脂砚斋浮想联翩,想到了曹雪芹遭遇的赖债的世态炎凉,发出了辛辣的感叹(参见拙文《曹雪芹曾经遭遇的世态炎凉》);

      3.曹雪芹自谓幻化为玉石的石头“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脂砚斋马上加批:“自谦之语”,这很巧妙的和前面的“岂敢岂敢”相映成趣了。呵呵呵,曹雪芹一生起伏悲凉,但创作《红楼梦》时,得脂砚斋这样的良师益友,可谓无边鸿福呀;

      4.曹雪芹自编石头和空空道人(其实就是曹雪芹的两个自我)互相辩论,要求空空道人抄录《石头记》的时候,脂砚斋忍不住又批语道:

       余代空空道人答曰:“不独破愁醒盹,且有大益。”

      5.而当空空道人非常谨慎时,脂砚斋按耐不住了,说“这空空道人也太小心了,想亦世之一腐儒耳。”这其实是对曹雪芹创作小说的过于谨慎的一种不满,或者说是对老友曹雪芹的一种尖锐的指责;

      6.前面说了,留用《风月宝鉴》之书名,是为怀念曹雪芹的弟弟棠村,这个主意,还是脂砚斋拿的;

      7.至“满纸荒唐言”一诗,脂砚斋又指出曹雪芹在小说开头就给我们设计的圈套;

      8.还有,就是干预小说创作,命令曹雪芹删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章节,重写。

      等等等等这些,都表明了脂砚斋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创作中都是曹雪芹的诤友,甚至是导师。而就在半回里如此频繁的互动也说明,在《红楼梦》里,曹雪芹和脂砚斋是有明确分工的:

      1.曹雪芹幻化为石头、空空道人和曹雪芹,两虚一实,而实已蜕化为编撰者了;

      2.脂砚斋幻化为一僧一道和脂砚斋,也是两假一真,假的继续在小说中指点石头,真的呢,则作为小说的评论者用批语和作者互动。

       当然,这样的话题,是大话题,我以后碰到的时候,还会继续说的,今天就到这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