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笔记》之六百八十一
风之子原创
按照第五回判词以及红楼十二曲的提示,八十回后,贾府经历抄家和妻离子散的大衰败之后,是慢慢走向了中兴的。这些,在前八十回是有迹象的。
第七十五回贾府中秋赏月,击鼓传花,恰恰传到贾宝玉手里,贾宝玉踌躇再三,决定还是作诗的好,结果是这样的:
宝玉听了,碰在心坎上,遂立想了四句,向纸上写了,呈与贾政看,道是.
....贾政看了,点头不语.贾母见这般,知无甚大不好,便问:"怎么样?"贾政因欲贾母喜悦,
便说:"难为他.只是不肯念书,到底词句不雅."贾母道:"这就罢了.他能多大,
定要他做才子不成!这就该奖励他,以后越发上心了."贾政道:"正是."因回头命个老嬷嬷出去吩咐书房内的小厮,
"把我海南带来的扇子取两把给他."宝玉忙拜谢,仍复归座行令.
贾宝玉的这首诗,曹雪芹罕见的没有写出来,可是从贾政的表现来看,必是好的。你看,先是“点头不语”,又对贾母说“难为他”,又“命个老嬷嬷出去吩咐书房内的小厮,‘把我海南带来的扇子取两把给他.’”这说明贾宝玉的才学在慢慢的成长,就连一向不待见他贾政都肯定多于否定了。
试想,如果八十回以后,贾府不经历大劫难,假以时日,贾宝玉长大了成熟了未尝不是一块好材料呀。而更奇的是,正所谓后生可畏,这个时候,贾宝玉的侄子,贾政的孙子,贾母的重孙贾兰凭着一股不服输说的性格,站出来,欲与叔叔试比高呀:
当下贾兰见奖励宝玉,他便出席也做一首递与贾政看时,写道是.....贾政看了喜不自胜,遂并讲与贾母听时,贾母也十分欢喜,也忙令贾政赏他.
很显然,贾兰的才学,更令贾政喜出望外,贾政的反应是“喜不自胜,遂并讲与贾母听”,而贾母也是“十分欢喜,也忙令贾政赏他”。从这个角度说,贾府也算是江山代有人才出了。
这还不算,刚巧花又传到了贾环的手里,贾环看见哥哥和侄儿都有脸,自然不甘落后:
不料这次花却在贾环手里.贾环近日读书稍进,其脾味中不好务正也与宝玉一样 ,
故每常也好看些诗词,专好奇诡仙鬼一格.今见宝玉作诗受奖,他便技痒,只当着贾政不敢造次.如今可巧花在手中,便也索纸笔来立挥一绝与贾政.贾政看了,亦觉罕异
,只是词句终带着不乐读书之意。
从贾政的反应看,贾环的诗也不赖的,所以是“亦觉罕异”。贾环的未来,如果贾府不经历大难,也未可知啊。
我以为,曹雪芹在第七十五回叙述逐渐走向凄凉的格调下面来写这兄弟叔侄三人的表现,其实也是“留住一个光明的尾巴”的意思吧。从三人的表现来看,在贾府的新一辈子侄中,这算三个出众的,可以说是“三杰”,这就是贾府后来中兴的迹象。贾府的命运,或者就是以武功起家,以读书中兴的吧。
不过,这“三杰”的命运,也是各不相同的,至于怎么不同,咱们明天再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