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笔记》之五百八十
风之子原创
今天要说一个大问题,八十回后,林黛玉究竟死于何时何地?
问题的起因来源于第七十回林黛玉所作的诗歌《桃花行》: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说实话,在这首诗歌里,我依然得到了关于林黛玉之死的信息:
1.从整首诗歌来看,描写了一个少女居住在一个种满了桃花的院子里的生活,这个少女渐渐的消瘦、憔悴下去,整日以泪洗面“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直至泪尽而亡“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其实,如果单看这首诗,是可以得出林黛玉“泪尽而亡”的结论的。难怪,那么多人持有林黛玉是“泪尽而亡”的结论,也不奇怪。
但是,正如我之前多次说过,所谓“泪尽而亡”,只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是对应于“还泪神话”而言的。从现实的角度,一个人是不可能流眼泪流死的,眼睛哭瞎倒是听说过,但哭死没听说过。除非加上绝食或者生病。而关于这两种可能,我也说过的,绝食,动静太大,不是林黛玉的风格;生病,即便不是林黛玉想生病,动静也太大,林黛玉不会允许自己苟活(看到宝玉与宝钗结婚)到不得不病死的。而且越接近八十回,林黛玉的身体状况越加稳定,很难突然一下子病死。
那么,怎么理解泪尽而亡呢?我以为是这样,林黛玉为自己和宝玉的爱情而流泪,直至八十回以后,宝钗被强行许配给宝玉,至此,林黛玉认为自己与宝玉缘尽,泪已还完,遂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2.但是,这首诗是暗示林黛玉之死也是没错的。大家发现没有,林黛玉写的《葬花词》也好,《桃花行》也好,都是在暗示自己的归宿的。这里面,我们要注意“泪干春尽花憔悴”和“一声杜宇春归尽”,这其实就是在暗示林黛玉还泪完毕,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请注意,如果林黛玉是甘心情愿的来“还泪”的,不是想来和宝玉结婚共度一生的,那么,她还泪而死,泪尽而亡,应该是欣慰的、满足的,但是,请注意一个意象:杜鹃。杜鹃历来是一种冤屈、哀怨的象征,为什么反复出现在林黛玉的诗歌中(《葬花词》和《桃花行》都有)?说明林黛玉有愤怒有不甘有冤屈呐!
3.先不纠结于这首诗,先纠结于这首诗给我们的联想性暗示:
第一,这又是一首桃花诗;
第二,第二十七回,林黛玉吟《葬花词》,一是在桃花树下吟的;二是所谓的“花”,主要也指桃花,所谓“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第三,第二十三回,黛玉和宝玉葬花,也是在桃花树下,葬的也是桃花。
如果,我们把第二十三回宝玉黛玉桃花树下葬桃花、第二十七回林黛玉桃花树下独吟《葬花词》和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所作《桃花行》这三个时间联系起来看,会不会得到一种重大的反复的暗示呢?
我想,会的。不仅会,而且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其一,曹雪芹通过第二十三回宝黛葬花、第二十七回黛玉吟《葬花词》和第七十回林黛玉所作《桃花行》所特定的桃花树的场景告诉我们,林黛玉就死于大观园的这棵桃花树下,后来也被宝玉葬于桃花树下;
其二,曹雪芹通过第二十三回宝黛葬花、第二十七回黛玉吟《葬花词》和第七十回林黛玉所作《桃花行》所特有的季节特征告诉我们,林黛玉就死于暮春时节,所谓“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第二十三回);所谓“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三月香巢已垒成”,“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第二十七回);所谓“一起诗社时是秋天,就不应发达。如今却好万物逢春,皆主生盛。况这首桃花诗又好,就把海棠社改作桃花社”,“泪干春尽花憔悴”和“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第七十回),都点出了一个不约而同的时间:暮春时节。也就是说,林黛玉是在暮春时节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一同时说明,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是在暮春时节定下来的。
关于林黛玉是以什么方式死的,我之前已经说过太多,不再重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看。今天,我想说的是,通过对林黛玉葬花、吟《葬花词》和作《桃花行》的三个事件还可以看出的其他东西,那就是:八十回后,林黛玉死于暮春时节大观园的桃花树下。
最后,我再提醒大家注意,经过第二十三回葬花,第二十七回《葬花词》的渲染之后,至第七十回,林黛玉所作的《桃花行》,已经有个“行”字了。“行”是什么意思?远足、原由、远行呀,也就是离开的意思,曹雪芹用一个“行”字告诉我们,林黛玉就快要离开贾府、离开贾宝玉、离开我们了。
而所谓的离开,只是回到那原本就该在的地方“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所谓的离开,只是归来。绛珠仙子到凡间“还泪”,其实就是一次远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