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腊八,不是八蜡

(2018-01-24 10:42:53)
标签:

佛教

古代祭祀

分类: 知识小品
       今日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民间习俗,要喝腊八粥。昨日北京晚报载记者访问民俗学家赵某,说腊八是由中国古代腊祭流传下来的。这可是臆想心创的新说了。此俗从何而来?佛教。
       一年之中有四天跟释迦牟尼有关: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出家之日;二月十五,是释迦牟尼涅槃日;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诞生日;十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得道之日。
      据说,释迦牟尼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他痛感人间的生老病死各种痛苦,丢弃王族生活,去寻求解脱之道,苦行多年,一无所获。腊月初八这天,他来到尼连河附近,又累又饿,倒在菩提树下。这时牧女茜伽罗越用牛奶和米熬成粥到树下敬神还愿,发现了奄奄一息的释迦牟尼,便将奶粥给他吃。释迦牟尼进餐后,体力得到恢复,眼前出现光环,得道成佛。于是,腊月八日这一天便成为佛教的“得道日”,又称腊八节。佛教徒在这一天要举行诵经活动,并用干果杂粮煮成粥敬佛。这就是腊八吃粥的来历。它随着佛教一同传入我国,可谓历史悠久了。见诸文字记载的北京人喝腊八粥,是在元代人写的《析津志》上,说腊八这天,皇宫里煮腊八粥,皇帝和帝师都要喝;士庶之家还以腊八粥为节日礼物相互馈赠。
      所以,腊八喝粥这个习俗跟中国古代的腊祭不搭界。
      中国古代,每到十二月农事完毕之后,要祭祖敬神,这个活动周代叫“蜡”(音zha,四声,同炸),秦代叫“腊”(la,四声,同辣)。因为在十二月举行,故把十二月称为“腊月”。
      祭祀活动中专有一项“八蜡”,对八种神灵举行的祭祀——“八蜡以祀四方”:一先啬,祭神农;二司啬,祭后稷;三农,祭古时田官之神;四邮表畷(这字念“茁”田间小道的意思),祭始创田间庐舍、道路之人;五祭猫虎,因它们吃野鼠野兽保护了庄稼;六坊,祭堤防;七水庸,祭水沟;八虫,祭昆虫,为不让昆虫祸害禾苗。可以这样说:八蜡,是古代先人“感恩观念”的产物。
      京剧里有出戏叫《八蜡庙》,正确读音是“巴扎庙”。给“八”字添了一个“虫”边。这是戏曲圈里创造的错别字。八蜡庙,是专门用来祭祀农事之神的庙宇。从这出戏可以看到,直到清代,中国的有些地方还有八蜡庙和八蜡祭祀活动。
       所以,腊八和八蜡,源和流都相距遥远,风马牛不相及,且读音也不同,“八蜡”读音是“巴扎”。
       至于说满族祭“索伦杆子”、喂乌鸦喜鹊,那是跟努尔哈赤有关。传说鸦鹊曾救过努尔哈赤;那个“索伦杆子”是满族先人进山寻找人参用的。详见本人另一篇博文《人参与努尔哈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