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树木和育人
(2014-12-24 08:03:22)
标签:
日本观感之三 |
分类: 游记 |
在日本看到两个现象,一个是路边的行道树和园林、庭院内的树木,大都是经过精心修整的,造型很美。比如我们最后下榻的距离成田机场很近的那个饭店,草坪周围的树的形状,修剪得像英国皇家士兵戴的熊皮帽子,你走到树底下仰头去看,整个树冠又像一把大伞。日本天皇皇宫外广场上的松树,也都是经过精心修整的,枝干稀疏有致,一团一团的,像一朵朵绿色的云。日本人家庭院里的树就更不用说了,几乎没有一棵树是自由生长的。
另一个现象是上下学时间,在路上背着书包行走的小学生。日本人个子矮,小学生的个子更不用说了。在我们看来可能是学龄前的儿童,背上却背着一个不大不小的书包。导游告诉我们,日本的小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徒步行走上学,不论学校离家远近。听起来似乎不近人情,细想起来却觉得很有意味。
我们去日本旅游的时间是12月中旬,是日本除了春天之外景色最美的季节,也是日本学生秋游的季节。在一些风景区,经常可以看到一群群秋游的中小学生。他们穿着整齐划一的校服,一个班的学生身材高矮胖瘦几乎没有区别,而且,绝不像我们中国的学生,年级越高,戴眼镜的学生越多,日本学生中戴眼镜的很少,莫非近视眼的学生都戴着隐形眼睛么?在高速公路边的休息区,我看到一群大约是四五年级的小学生吃午饭。他们就围坐在露天的石桌旁,吃着手里的饭团。
导游谢小姐的父亲是日本人、母亲是中国人,她的高中是在日本读的。她告诉我日本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比如出游,每个孩子带的零花钱数量是有规定的,要求一人带五百日元就都带五百日元。为什么做这样规定?为了防止孩子中有贫富差别,避免富家子弟炫富。据她说,校服的出现也是出于这种考虑。日本战后,也曾出现过贫富差距拉大的时期。学生的服装、学习用具以及健康状况因家庭经济水平的不同而出现差别。日本政府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每个学生每天一杯牛奶,定期发放营养品,同时对学生的行为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这些措施和规定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是长远并且是有效的。
我觉得日本人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视,就和对树木一样。对树木不仅精心养护,而且必加修整;对青少年的成长不仅关怀备至而且必加约束。所以,今天日本国民的文明素质是不可否认的。他们没有人乱扔垃圾,没有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大街上你看不到有人随地吐痰或者边走边吸烟。一个熟知日本情况的导游告诉我,在日本,犯罪的成本是很高的,一个少年如果有犯罪记录或者是不良行为记录,这将会影响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