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日下旧闻考辍耕录 |
分类: 北京史地 |
笔者认为,元大内的位置应以琼华岛为中心,东西各一里、南北各一里半左右的位置。而不在明朝才出现的中轴线正中。
《日下旧闻考》中大臣说:“元大内在太液池东,为金万宁宫苑地”,“元大内即近太液池”。《日下旧闻考·宫室》(卷三十三),“皇城”一则文后,清朝大臣加按语说:“明代宫室各门虽仍元旧,似俱移至东偏,稍加恢擴”——整体向东移了。那么元大内原来在什么确切位置呢?让我们从一些数字来推算。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大将徐达命指挥张焕计度故元皇城,得到的尺寸是“周围一千二百六丈”。(见《日下旧闻考》卷三十八,六零五页)合八里多一点。
而据《辍耕录》中记载,元“宫城周逥九里三十步”。具体数字是:东西四百八十步,南北六百十五步。按这个数字计算的话,周长应该是2190步,按每240步一里除之,正合九里三十步。但是这个尺寸比明初丈量的一千二百六丈要大一些。
据记载,元大内本身有宫墙,相当于明清的紫禁城;宫墙外还有一道萧墙,俗称“阑马红墙”。进丽正门向北,经过千步廊,先要进的是灵星门,这是萧墙的门,然后经周桥,进入崇天门,这才是皇宫的大门,相当于明清的午门。据《大都宫殿考》,元大都城内建萧墙周逥可20里。(《日下旧闻考》卷三十,四三一页)。
我们且以《辍耕录》提供的这个数字为据,看元大内的位置。
南北六百十五步,按笔者考证,合1230米。如果北端划到团城北侧的话,南端差不多与明清紫禁城的午门持平。重要的是东西的距离:四百八十步,合960米。如果元大内正位于中轴线上的话,由中轴线向东西各扩480米,即是元大内的经度位置。这个位置倒是与明清紫禁城高度重合了,但是,琼华岛上的广寒宫、万宁宫,岛前的承光殿,还有太液池西岸的隆福宫、兴圣宫,就都统统划到皇宫外面去了!这么划,忽必烈、刘秉忠等能同意认可么?
笔者认为,元大内以通过琼华岛的子午线为中心,向东向西各推480米,东端与景山西街的垂直线相接;西端,在刘兰塑胡同东250米左右。这就将隆福宫、兴圣宫划入宫城范围之内了。
而萧墙的范围应该更大些,南端到灵星门,北边连琼华岛都包括进去,到今天的北海北岸的地安门西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