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秦可卿何时死而复生?

(2010-06-11 22:58:04)
标签:

纰漏

半成品

分类: 反看红楼梦

贾蓉之妻秦氏,在第十三回就死了。这在《红楼梦》里可谓是板上钉钉、无可置疑、谁来也不可能节外生枝的事。要不然,怎么有死封龙禁尉、宁府大办丧事、凤姐大显才能的情节!是这样么?不是!到第二十九回,贾蓉之妻就又出来了!请看——

五月初一,贾母到清虚观打醮,荣府上上下下倾巢出动。贾珍对贾蓉说:“你站着作什么?还不骑了马跑到家里,告诉你娘母子去!老太太同姑娘们都来了,叫他们快来伺候!”贾蓉连忙骑马去了。过了一会儿,“只见贾珍、贾蓉的妻子婆媳两个来了,彼此见过,贾母方说:‘你们又来做什么,我不过没事来逛逛。’”

您说,贾珍、贾蓉的妻子婆媳两个是谁?贾珍的妻子是尤氏,这不用说;这位贾蓉之妻如果不是秦氏可又是哪位?说他续弦再娶的?什么时候娶的,作者有过交代么?

您说这是作者笔误?那么到第五十三回,贾蓉之妻又出现了:

“一时贾珍进来吃饭,贾蓉之妻回避了。”庚辰本这里段眉批:“自可卿死后未见贾蓉续娶,此回有‘蓉妻回避’语,是书中遗漏处。绮园。” 据考证,绮园不是脂砚斋,而是一个比脂砚斋要晚一些的人。那小说中这段纰漏又是谁造成的呢?当然不会是高鹗吧!

同在此回,“贾蓉之妻”反复出现:祭祖时,因“贾蓉系长房长孙,独他随女眷在槛内,每贾敬捧菜至,传于贾蓉,贾蓉便传于他妻子”;吃饭时,“尤氏用茶盘亲捧茶与贾母,蓉妻捧与众老祖母,然后尤氏又捧与邢夫人等,蓉妻又捧与众姊妹”;吃完饭一起坐着听戏,贾母下面是邢夫人王夫人之位,“再下便是尤氏、李纨、凤姐、贾蓉之妻”。宝玉挨个斟酒,“只除贾蓉之妻是丫头们斟的”;这里贾母笑道:“我正想着虽然这些人取乐,竟没一对双全的,就忘了蓉儿。这可全了,蓉儿就合你媳妇坐在一处,倒也团圆了。”一直到后来击鼓传花,贾蓉妻子一直在座。

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是:如何解释作者的这一“遗漏”?是疏忽么?笔者认为,不是。

我们首先需要承认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当今我们看到的《红楼梦》不是一件成品,而是一件未完成的半成品。这部小说经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后“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请注意:书未成!这段话是脂批中的:

在“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那页,甲戌本有段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壬午年是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甲午,应是甲申之误,甲申是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因为到丁亥年(乾隆三十二年),脂砚斋也不在世了。根据是笏叟的另一条批注:“前批知者聊聊,不数年,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

“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明白:在此书未完成之前,曹雪芹就去世了。所以,此书是一部未完成的、还在修改过程之中的半成品。

既然是半成品,为什么会有一百二十回,而且故事基本完整、有头有尾?

笔者认为,在曹雪芹接手修改此书之前,已经有一部基本完整的书稿——《石头记》了。“增删五次”,是在原稿的基础上进行的。甲戌本中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字样,——什么叫“仍用”?因为原来初稿就叫这个名字!

既然曹雪芹“增删五次”,那么此书的修改稿至少当有五部。而且,一部跟一部的结构顺序不同、故事异样,相互之间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假定我们现在看到的小说,是五部修改稿中不同的三部拼接而成的,那么小说中有些人物的名字前后不一样,有些人物前死而后生,有些章回上下衔接不上,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不幸的是,这不是“假定”,而是事实。甲戌本又名“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本”,第一页首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再评、重评,都是“第二次”的意思。那么就可以这样理解:甲戌本,是曹雪芹“增删五次”中的第二次稿。己卯本,系“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己卯冬月定本”。己卯是乾隆二十四年,比甲戌本晚5年。而这一稿,是曹雪芹“增删五次”中的第四次稿。

第五次增删修改工作开始不久,曹雪芹就去世了。证据在庚辰本第二十二回结尾,笏叟批注:“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

笔者推断,后四十回,是曹雪芹五次修改稿中的其中一稿,可前,也可后;甲戌本是第二稿;己卯本是第四稿(庚辰本是第四稿的抄写本)。最后,程小泉、高鹗将三部稿子拼接在一起,因而造成有些地方前后接不上,比如第三十五回和第三十六回;有的人名字前后不一,如茗烟、彩霞;有的人年龄忽大忽小,如巧姐;有的人物命运发生转折变化,如香菱,还有的人死而复生,如柳五儿……

贾蓉妻子的死而复生,不过是不同的修改稿拼接在一起所造成诸多纰漏中的一个。正是这些纰漏,给了喜欢考证、探奇、猜谜的学者,以施展聪明才智的无限广阔空间。

不过笔者以为,曹雪芹反复修改,无疑是想使这部小说在艺术上更臻于完美。然而,这部小说的主题却是百变不离其宗、始终如一的。因为这是作者的世界观和写这部小说的初衷所决定了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