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宝玉反对忠君吗?

(2010-03-15 18:22:10)
标签:

文死谏

武死战

杂谈

分类: 反看红楼梦

不止一个学者说贾宝玉有叛逆思想,说他蔑视皇权,反对忠 于君主。根据呢?学者们使用率最高的,莫过于贾宝玉论“文死谏、武死战”的那段话了。这段话时这么说的——

“人谁不死,只要死的好。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节。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谏,他只顾邀名,猛拚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拚一死,他只顾图汗马之名,将来弃国于何地!所以这皆非正死。

袭人道:忠臣良将,出于不得已他才死。宝玉道:那武将不过仗血气之勇,疏谋少略,他自己无能,送了性命,这难道也是不得已!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两句书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谈乱劝,只顾他邀忠烈之名,浊气一涌,即时拚死,这难道也是不得已!还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他了。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

这段话应该怎样理解?当今的学者的理解方法跟与曹雪芹同时的批书人大相径庭。同样是大加赞赏,但方向却截然相反的。庚辰本绮园眉批道:“玉兄此论大觉痛快人心!”“死时当知大义,千古不磨之论!” 蒙古王府本侧批道:“此一段议论文武之死,真真确确的非凡常可道者。”可见批书人认为宝玉议论得精辟。“宝玉反对忠君思想”,此话不知从何说起。没见宝玉说“那朝廷是受命于天”的吗?接下去的话的意思也是“朝廷至仁至圣,天地才把万几重任给他的”,明明是拥戴的意思,何来“反对”之说?

贾宝玉反对的,是那些糊涂的文官,为邀忠烈之名,胡乱批评,拚得一死,反把“昏君”的坏名声强加给皇上。如果文官皆不死于谏,正说明皇帝至仁至圣;武官皆不死于战,正说明武官智勇双全、有效地保护了皇帝的疆土和社稷的安宁。贾宝玉主张的,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品位的忠君,怎么会是反对忠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