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松落
电影《华丽之后》国语版里,惠英红有句台词:“她做了这一行就一定会被人指指点点”。一句话道尽娱乐圈全部甘苦,也说出明星和围观群众的关系形态之一,议论和被议论。
成为明星,和做按揭一样,在得到声名的同时,也抵押出去了另一些东西,要分享隐私、要承受各种围观、议论、谣言,乃至毒舌,是所谓“抛头露面”。更诡异的是,隐私被分享的程度、议论的热度,恰恰是走红程度的佐证,甚至助燃剂。不用再提范冰冰那句名言了,张含韵十六岁成名后,一夜顿悟,做艺人就得忍受攻击,“慢慢的我就习惯了”。他们被粉碎成无数碎片,充填我们生活的空隙,每个碎片里,都有他们的全息图像,浮动着、旋转着,提示着他们的存在。
但明星和你我一样,也有喜怒哀乐,会上微博也会搜索。周蕙看到网友对她相貌的评论,自然恼火;贾乃亮和李小璐,看到攻击自己女儿的微博,必然会生气;selina在养伤的时候,看到自己报告伤情的微博,得到“好假”、“放大问题”、“求同情”的评价,难免不爽;炎亚纶大S看到网友的刻薄评议,自然不高兴。在这点上,人同此心。
只好拼了,拼的不是人的承受力,而是作为明星的承受力。拦住心中的愤怒,拦住作为人的人格,呼唤出作为明星的人格。拦不住的,往往获得鉴定报告:玻璃心。他们表露真实情感,他们祭出粉丝大军,他们“人肉”网友,而一旦发起群众运动,事态走向失控,那是一定的。
他们既然已经获得带有贬义的“玻璃心”的称呼,那么,是否意味着毒舌就是值得鼓励的?以前的时代,也有议论和被议论的关系,就是在娱乐业不那么发达的八零年代,各种小道消息,也照旧无翼而飞。只是议论者和被议论者之间,有道鸿沟,网络出现后,这道鸿沟不存在了,议论可以直达被议论者那里,议论的威力因此变得无穷大,而武志红老师说,这种揪住名人一句话的错误不放的网络风暴里,有种狂暴的气息。
而我们可能都误解了网络。网络的权力不是单向的,“被评论者”和“评论者”的身份不是天然的,也不会固定不变。明星,得接受你的评论,你的评论还要接受别人(也包括明星本人)的评论,所有这些评论还要接受评论再评论。成为明星,固然要放弃一部分权利,置身网络,也得做好成为风暴中心的准备。即便没被明星以@的方式公开示众,每个人的各种表现,包括对明星的评议、毒舌,其实也是慢性示众,会带来潜在损失,或者失去粉丝,或者失去朋友。毒舌的威力有多大,自己被毒舌的反作用力伤害的可能性就有多大。
网络是个陷阱,让人无孔不入地表现自己,也无孔不入地接受束缚。不论毒舌、玻璃心、还是众多随时准备冲锋陷阵的粉丝,在网络的天罗地网之下,其实都没有输赢之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