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读书笔记】在悲悯世人的同时,也要悲悯自己

标签:
转载 |
分类: 转载 |
在悲悯世人的同时,也要悲悯自己
——读韩松落《怒河春醒》
文/西北天狼
就像是小时候玩的捉迷藏游戏,韩松落总是扮演一个隐藏者,他一边希望不被人及早地发现,一边又期待着尽快被找到。一个内心紧张的孩子,他在体验那种幽闭独处的快乐时,他发现了周围蛰伏的危险带给内心的恐惧,也发现了四周蔓延的青草、透过树枝的阳光和身体本身的温度带来的温暖。
韩松落无疑是敏感细腻的,一个细微的伤害也能让他浮想联翩,使他过早地去探寻并面对了人性悲哀和残酷的一面,这让他忧伤,也让他觉得一种无能为力的思想上的不安。但韩松落并没有放大这种伤害,而是在体验中获得一种感官和精神上的疑问,一种对时间流逝的焦虑感,一种梦境无处安放的漂浮感,一种对生命的质问和对自己的审视。他慢慢发现,他可控的世界越来越小,越是在空旷的原野,他越感到不安和紧张,只有在幽闭的树林里,他才能感到自由的呼吸。一种无形的强大的东西笼罩着他,起初,不知道这是什么,但后来,在他与之周旋相处中慢慢变得清晰可触。这些无形强大的东西在包围、侵入他的同时,也成就了他,使他成为了一个精神上的强大者。
我一直觉得,在文字的世界里,韩松落似乎已经和人性悲哀面、挫败的折磨甚至内心的痛苦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他的很多文字都是关于内心欲望和需求的平衡。年少的不安和紧张并没有离他远去,青春期的梦尽管被他理智地埋葬了很多次,但它并没有消失,那些至今没有给出答案的问题,那些从来就没有被满足过的欲望,总是以某种更狡猾的方式重现。而写作使他试图弄懂这一切的努力。
韩松落在现实生活微小的细节中体察着生命,文字是对他脑海中的恐惧、挫败、好奇心、白日梦和无法实现的欲望在现实中的和解。他忧郁但充满温情。他将我们带到一个诡谲的世界中,然后置身其中,带着无限的悲哀、沉重和疲倦。在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无法做一张纯净的白纸。我们一直都想把一切做得更好,结果发现我们只不过是一直在扮演自己的影子。希望,希望,希望,最后什么也没能阻止住它的破灭。
韩松落的才华在《草地之歌》中得到了充分展示,我至今还能想起六年前最初读它时的那种兴奋和惊诧。《草地之歌》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意象密集的清新优美的语言,还有一种未经雕琢的思想,质地坚硬、有棱有角地呈现出来。我一直认为,《草地之歌》是韩松落自己的圣经。
任何好的写作都是靠记忆和对记忆的梳理来完成的,韩松落在完成他对记忆的书写之时,他脑海里浮现出的不只是曾经真实发生的事情所在的特定环境和状况,我认为它更是一种气场,他或仍置身于其中,或已经脱身而出,逃到很远的时候在回望,甚至他还面对着一个曾经的韩松落,他们对视,在怜悯世人的同时,也在怜悯自己,“满心有凄凉的温柔”。
在兰州这座本来不着调的城市,由于黄河的存在,也有了自己的旋律。韩松落熟悉这座城市,他能在这座城市鲜为人知的某个角落找到拥有某种旋律的人和事。他知道,暗潮在城市涌动的同时,一些明朗轻快的浪花也在跳跃着前行。这座城市带给他的,更多是不确定的东西,像浪花一样美好,像浪花一样短命,像浪花一样,一波一波的人,一波一波的事情。那是“我们共同的河流”,你这么给我说,那是一条怒河,在春天醒来。
然后,一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