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意识与音乐表达
-------评歌曲专辑《神话中国》
李广平
中国流行音乐的创作,一直缺乏厚重之作,在音乐的文化内涵、选材、歌词的文化意识、音乐意境的营造、编曲配器的交响化与电子化的结合方面,我们都缺乏精品意识、缺乏对历史文化的反思意识、对现实世界的批判意识;在一个市场化导向一切的时代,能静下心来创作的音乐人越来越少,能听十遍以上的专辑聊聊无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听到了由姚晓强作曲、郑集思作词的歌曲专辑《神话中国》,我为之大吃一惊:居然有人用这样的选材、从这样的角度、运用如此丰富的音乐语言、呕心沥血,历时三年制作出一张有浓郁中国情怀、中国气度、中国文化特质的优秀音乐作品,让我为之雀跃欢呼、陶醉不已!
1
《神话中国》最有野心的地方,就是它强烈而浓郁的中华民族的史诗意识。中国流行音乐的创作,近几年几乎就是向风花雪月一路高歌,没有人关心"文化"的生存状态、没有人有耐心倾听历史的回响、倾听中华民族血脉流淌的声音;也没有人愿意停下浮躁而匆忙的脚步,细数一下我们祖先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光辉业绩并抚摩一下他们深重的伤口;我们偶尔在罗大佑、黄舒骏的歌曲里能听到一两首有历史感的歌曲外,内地有野心的创作少之又少。而在《神话中国》的创作之中,我看到了创作者非常明确的史诗意识:郑集思先生别巨匠心地选取了中国远古的六个神话传说故事来创作出六首别具一格的歌曲组曲:《盘古创世》开天辟地的宏大意境、《夸父追日》的高远理想、《女娲补天》的壮怀激烈、《精卫填海》九死不悔的美丽情怀、《大禹治水》的人性意识与平民情感、《嫦娥奔月》飞翔的想象,在在都体现了创作者希望把歌曲的文化意识用流行歌曲这种体裁传输出来的野心:用最时尚的音乐形式传达最古老的文化意境,用最美丽的吟唱吸引最浮躁的心灵,用最时尚的音乐语言讲述最古老而晦涩但迷人而纯粹的民族传说故事;我被这六个美丽的故事所深深打动:这是文学、历史、音乐的强烈撞击所产生的时间的浪花,时而沉默混沌乌云翻滚、时而金光万道气象万千、时而大野落日云霞如染、时而碧海蓝天精魂飞翔、时而男耕女织人间烟火、时而种下梦想飞向月亮……
从歌词的角度看,如果仅仅朗诵这六首歌词,我们体会的只是文学的魅力,想在不同了,在音乐的配合下,一种神奇的"化学"效应产生了:《盘古创世》的如天边滚动而来的定音鼓铺天盖地笼罩了我们,我们听到了人类从沉默中醒来的脚步声:从"经历千年万年千年万年/终于醒过来醒过来"的舒缓吟唱到"从此就是天圆地方/从此就是五湖四海/从此就是春华秋实/从此就是世世代代"的高亢嘹亮,韦唯用她极富金属色彩的音色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人类社会高远而辽阔的人类出世图景,让我们感受到人类创世的尊严和壮丽!《夸父追日》中作者用"喝一口喝得泽枯水断/喊一声喊得林啸鼠窜"的信天游引子,音乐用极富中亚色彩的电子节奏衬底,突出了"夸父"追赶太阳的豪迈不羁与勇往直前,全曲充满一种奔跑的力度感和紧张感;到了《女娲补天》,情景大变:前段的"女娲"是一个勤劳朴实、任劳任怨的"烧陶作罐"、"耕耘桑田"的中华传统母亲的形象,但"当苍天出现缺口/你奋然而起炼石补天!",一个勇敢坚毅、执着舍身的伟大母亲的形象飘荡在天地间了,接着到了全曲最感人的一个乐句"我瘦弱的母亲啊/我坚毅的母亲/苍天是你手中的一件衣裳/密密地缝上你的希冀和爱恋",自此,作者用音乐完成了一个从"平民母亲"到神仙"女娲",从感情丰沛的普通母亲到中华民族英雄母亲的转换过程,旋律更是组曲中最优美感人的一段,优美与激情交集,让人一唱三叹感情荡然于天地间,"我美丽的母亲啊/我不朽的母亲/苍天宽阔不过你的胸怀/子子孙孙走不出你的视线。"一个非常富于人性化的母亲,也是一个英雄的母亲塑像就建立起来了!在《精卫填海》中,作者用大合唱从"伴唱"到合唱,用童声合唱"没有眼泪/没有悲伤"过度到大合唱"有填不平的东海就有飞不倦的鸟/不泯灭的灵魂百折不回,"情绪从"海风吹吹"的抒情到"百折不回"的大气激昂,一个"美丽女孩"飞扬于天地"衔石填海"的飘逸潇洒的画面就永树人间了;如果说《女娲补天》是一个中华民族母亲"原型"的追述的话,那么《大禹治水》就是一个中华民族父亲形象的回眸:作者用男女声对唱的形式来述说这段神话历史,"大禹治水"的音乐意境唯美烂漫,作者突出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的原因是"只盼洪水早日平/只盼田野满桑麻/男耕田女织布/团团圆圆度年华"的充满人性美的愿望和实干家的博大胸怀,全曲以弦乐和铜管营造了一个中华民族早期"男耕女织"其乐融融的原始太平盛世的美好景象,男中音与女声的融合温暖而圆润,轻松愉悦,弥漫的是一种对太平盛世延续的渴盼和希望;组曲的最后一曲是《嫦娥奔月》,我为作者飞扬的想象力和诗意的表达着迷:"飞向月亮/给每一个童年种下梦想/飞向月亮/让每一根白发怀恋家乡",歌曲的意境宏大、音场宽阔,让聆听者有一种飞翔的感觉!歌曲后段的意境更为辽远"飞向发亮的永恒/飞向湛蓝的宽广/上下来往五千年/在无边无际的天上飞扬!"这是流行歌曲极其少有的深广辽阔的诗意表达,以一种理想的飞扬的情怀引领一个民族不倦的探索,这样的宇宙视野和张狂的想象力自由而奔放,在上古的神话故事中比比皆是,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难觅芳踪!六首歌曲听下来,感觉到了我国神话的瑰丽与神奇,先民创业的豪迈与自由,也感觉到了歌曲创作者的为中国流行音乐增加文化品位的努力与实效。
2
《神话中国》在当今流行音乐的创作选材上的突破是显而易见的。中国流行音乐的创作已经陷入太多的情歌模式的陷阱、偶尔有一些的励志模式和乡愁模式的歌曲创作,往往就可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涛声依旧》、《弯弯的月亮》、《江南》、《东风破》的成功就是体现了这种特质;无他,是中国文化精粹的强大生命力在流行音乐里蜕变了自己的灵魂而已。无论音乐的形式(摇滚、节奏布鲁斯、蓝调嘻哈等等)、怎么变化,歌词的文化精神内涵还应该是中国化的。我非常吃惊的是郑集思先生介入流行歌曲作词的角度是如此独特:他沿着中国文化的洪流溯流而上,寻找一个伟大民族的文化源头--神话传说。经过他锤炼过的歌词和姚晓强先生极富现代感的旋律结合,产生的这六首完全可以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歌曲佳作,他们在古典美与现代人的欣赏习惯之间架设了一道很好的桥梁。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会有强烈的文化乡愁意识,这些文化乡愁成为一个民族的遗传密码,内化为我们创造新文化的生命素材。中国的民族音乐有很伟大的史诗叙事传统:藏族民间传奇歌谣体《格萨尔王传》洪水般滔滔的叙事,蒙古族的关于"成吉思汗王"的大量的美丽动人的民间叙事歌谣、彝族的《阿诗玛》等等都和本民族的神话传说紧紧联系在一起;笔者最近在黔东南采风,就曾聆听过一首苗族的史诗叙事歌谣《七姑娘调:回返祖先迁徙之路》,悠长迷人。毫无疑问,这些文化遗产需要现代音乐的激活,毁灭或创造,在于我们今人的眼光与方法。《神话中国》在利益至上、偏见横行的流行乐坛得以面世,实在体现了创作者的勇气与决心。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传奇、山野民歌,其实都是我们音乐创作的生命之泉,他们一点一滴地散落于文化典籍中、流淌在我们血液里、飘扬于我们的呼吸中;我们不能让他们停止生长,我们必须在历史的洞穴中学会打捞精华、走出博物馆的囚禁空间,把他们转化为现实的魔力,在新时代焕发青春,以一种中国气派和中国风采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神话中国》作出的表率作用,值得我们借鉴。
3
如果说旋律和歌词是血肉的话,音乐意境的营造则是《神话中国》让人感到再次惊喜的地方。据我所知,《神话中国》的编曲配器修改数十次,演唱方面则更换了三个歌手,录音合成更是反复修改,力求完美。《盘古创世》电子音效和人声的对话、让我们感受到人类初生的浪漫主义的纯真色彩,而这种色彩离开我们已经太久了,它描述的是一个人类生气勃勃新生意象,没有阴影,自由而充满创造的欲望;《夸父追日》则用最新的电子节奏和排山倒海的爵士鼓与弦乐队对话,构成一种内在的生命律动和紧张感,人声的高音处华美有力度,不过于炫技,给人吟唱一种祖先大义凛然的自信的骄傲的英雄主义式牺牲精神;《女娲补天》的人声前奏,温暖迷人,一派田园气息,这首歌曲的弦乐厚重开阔,遍曲者设计的几个高潮动机也恰倒好处;《精卫填海》定音鼓和人声合唱的运用,突出了美丽少女与严酷大海的对恃景象,传达出的意象是柔弱而坚强的美和大自然的狂暴作战的不屈意志,我们可以放任自己的心灵随音乐的叙述在远古的大海浮动,这就是音乐中史诗性的氛围和词曲作者丰沛的极富热诚想象力结合的产物;《大禹治水》前奏用欢快的弦乐描绘了一幅人间烟火的繁华景象,与后面"铸九鼎/量天下/国家之中有我家"的宏大叙事形成对比,"小家"与"大家",在音乐里得到和解舒缓,听者的情绪得到安慰;《嫦娥奔月》的电子舞曲风格,主唱人声与伴唱非常和谐的对话的设计,都给人一种飞翔的律动感,音乐的编配摆脱了束缚感、压抑感、产生的是激励和呼唤的意识,让人感觉到这里的每一个音符都是经过精心雕琢的,而不是机械的重复。
以上这种创造性的音乐思维方式在《神话中国》的编曲配器中得到很好的运用。作者创造性的音乐思维在于不依赖于表面的丰富的音乐素材(尽管这种素材是多么独特),而在于创造性地使这些素材各归其位,化繁为简,让《神话中国》的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音乐内涵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其次,从创作程序上来看,作词者郑集思先生从文学作品中吸收来的素材用了最精简的语言写下了这六首歌词,他用想象力使《神话中国》复活,反过来,这六首歌词成为激发作曲家姚晓强的音乐想象力的素材;可以说,正是"想象力"作为桥梁,使得文学、音乐和我们这些接受者所产生的画面处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可以说,我们共同完成了一次对中国神话的美好的音乐心灵之旅;再其次,创作者摆脱了流行音乐的惯性的思维,虽然他们的技艺、视野还没有完全拥有史诗般的叙事能力,但他们作出了史诗叙事的努力,他们在驾驭经典素材、歌曲的组织、结构、和力度的把握上均跨越了流行音乐界的疆域,交响伴奏、人声伴唱、戏剧化的高潮,都给予我们超越了普通歌曲的审美享受。
还有韦唯的演唱,我觉得她在这个专辑中的表现是非常优秀的:她的受到完美控制的声音显得华丽而不失谦逊、高音有力度而不会尖薄、中音有弹性而张驰有度,是她的激情演绎赋予了《神话中国》的成功。
我不想再从"发烧"的角度来论述《神话中国》的成功,我认为器材的享受永远比不上心灵的感受,正象肉体的愉悦永远比不上精神和灵魂的愉悦一样!
2005年9月2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