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八说”?所谓“八说”,就是指韩非所提出的八种说法,也就是本文所列的八种世俗人情观念。
韩非此八说具体指的是:“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交争逆令谓之‘刚材’,行惠取众谓之‘得民’”。也就是,韩非八说指的是:不弃、仁人、君子、有行、有侠、高傲、刚材、得民共八种。具体是,为朋友行私被称为不遗故旧(不弃);把公家财产分送给人被称为是仁爱(仁人);把那些轻视利禄而看重自身名誉的人被称为君子;而把那些违反法制偏袒亲属的人则称为品行好(有行);还有,把放弃官职而看重私交的人被称为侠义(有侠);而那些逃避现实以避开君主的人,则被认为是清高傲世(高傲);至于那些私斗不休又违抗禁令的人,则被称之为刚直好汉(刚材);而那些施行恩惠笼络民众的,则被称为得民心(得民)。
接着韩非对此八说继续解释道:“不弃者,吏有奸也;仁人者,公财损也;君子者,民难使也;有行者,法制毁也;有侠者,官职旷也;高傲者,民不事也;刚材者,令不行也;得民者,君上孤也。”意思是说,如果人们都不遗故旧,那么官吏就会行奸;如果人们都去做那所谓的仁爱之人,则国家财富就会损失。也就是,做君子,民众就不听使唤;品行好,法制就会遭到破坏;而讲侠义,官职就会出现空缺;若清高傲世,则民众就不侍奉君主;若强调刚直好汉,则国家的法令就不能推行;而若强调所谓的得民心,则一国之君就会遭到孤立。
最后韩非总结说:“此八者,匹夫之私誉,人主之大败也。反此八者,匹夫之私毁,人主之公利也。人主不察社稷之利害,而用匹夫之私毁,索国之无危乱,不可得矣。”也就是这八种名声,都是个人的私誉,同时也是国君的大祸;而与这八说相反的,当然就是摆脱个人的恶名而烘托国君的公利了。但国君如果不去考察是否有关国家的利害关系,而只一味采纳个人的私誉,那么治理国家要想没有危乱,那则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