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价标王之惑

(2010-04-06 09:58:52)
标签:

体育

分类: 体育

本文刊于最新一期财新网,未删减

 

    北京姑娘郭焱属于典型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超级大绿叶”。每次前往中国女子乒乓球队采访,我总能见到她神情漠然地从一群人中走出。那些人是媒体追逐的焦点,包括一代天后张怡宁、未来之星郭跃、李晓霞,或者更未来之星刘诗雯。

  按照正常规律,27岁的她将在某个时间,悄无声息地收拾行李离开队伍。届时,她的母亲在收集当年的简报时,也许要对着简单的版面发愁——怎么没有一篇单篇大报道啊。

  但现在,一切都变了。2010年某日,她的女儿突然登上了各媒体的头条,四周彷佛充满了谨慎的祝福和善意的妒忌——乒超联赛公开流动会议上,郭焱创造了1133万元的天价。据现场参与摘牌的乒超联赛山西队主教练臧玉英透露,现场举牌55次,整个人都快虚脱了,“这辈子没有见过如此惊心动魄的事情!”

  而就在四年前,2006年,中国乒乓球转会制度放开,中国著名男乒选手马琳便以501万元的天价成为当年的“标王”,引发热议。小马哥还战战兢兢地在专业乒乓杂志《乒乓世界》上写道:我如何值500万元?2009年,郎平以500万元年薪入主恒大女排,也引起了媒体的一片哗然。

  但比起郭焱,这些似乎都有些“小儿科”了。也许,能与之抗衡的,只有率先职业化的中国足球。2003年,吴承瑛以1300万元的天价从上海申花转会到上海中远(虽然足协判定为495万元,但最后还是按1300万元操作)。和篮球、排球一样,足球俱乐部买的是终身使用权。而山西队,花了1000多万元得到的只有两年的使用权。两年后,“标王”郭焱仍归北京所有。

  和摘牌大会上忧心忡忡的郭焱一样,我也对这个突然降临的超高待遇满怀狐疑。据我有限的采访经验,要成为国际顶级明星,必须具备两大元素:一是所从事的项目市场化程度高;二是该选手成绩和影响力在项目中具有统治地位。

  客观地说,郭焱在国家队的成绩绝对是前五名左右。特别是在大姐大张怡宁隐退的情况下,女子乒乓球联赛风起云涌。作为惟一上榜的女子特级运动员,其身价遭到哄抬也在情理之中。但严格意义上来说,郭焱男子化的进攻手段,在队中并无显著过人之处,而相对于头顶数个世界冠军或奥运冠军头衔的队友相比,只有一块世界杯金牌的她多少显得有些单薄。

  至于乒乓球的市场化程度,民意也许最能说明问题。大部分网民都投票表示,郭焱创下的天价,说明“乒超联赛是虚假繁荣。”

  显然,市场杠杆不是催生“标王”的直接原因。这几年,国际形势越来越不景气,乒乓球生存空间越来越窄。奥运会上,关于乒乓球是否退出国际舞台的争议一直存在,三个名额也变为两个,中国轰轰烈烈的“养狼计划”,国外选手也并不领情。国内,联赛面临国家队的阉割、球队经营不善的现象比比皆是。

  常年在乒超联赛采访,发现了许多怪现状。众多国手们不得不像吉普赛人一样,坐上汽车,从城市的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甚至是城乡结合部。诚如大家所知,买卖主场是乒超俱乐部收入的重要进项。即便是财大气粗的山西,在2009年乒超第一阶段中,也将24场安排山西,22场则落户浙江。很多球票都是赠票,悬挂在场内的广告牌也以免费居多。

  但这不妨碍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个游戏中。分析这些进入者的背景,能源型企业充当了主力,比如山东鲁能、华中理工、冀中能源、大同云岗等。而出手“拿下”郭焱,对年税后赢利五六亿的山西大土河而言,“只是企业的一个小项目而已”。有趣的是,CBA最著名的两次外援转会,都与山西“煤老板”有关:比如2008年的威尔斯,2010年的独狼马布里。

  那么,这些人介入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按照山西俱乐部总经理白坚的说法,“山西是体育贫困区,我们企业有1200名职工爱好乒乓球,试想大家一起喊郭焱加油,会不会很激动?”

  说实话,这么多的加油声,很大程度上可能并非冲着乒乓球,而是喊给他们的董事长贾廷亮。贾总喜欢乒乓球圈内人所共知。在摘牌现场,这个不足1.7米的上海人手起刀落,指挥两个山西人——俱乐部总经理和主教练完成了这次交易。

  这种情况,我依稀在不少大鳄入主时见过,比如恒大的董事长许家印是郎平的粉丝,自己的企业就有排球队,企业比赛时还动用了当地卫视进行直播。

  很难探究这种入主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但他们的行为充满随意性,缺乏理性思考和长远的规划则是不争的事实。一旦发现所得并非所想,退出也将是他们的必然选择。

  而届时受损失最大的,显然并非仅仅是郭焱一个,还有乒乓球运动本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