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和的蜕变》:命有多硬?
(2009-01-22 16:48:30)
标签:
体育 |
分类: 体育 |
考虑到即将开始的奥运专题报道,杂志社也很想让我跑这么一趟。和前两次接到中国女排采访任务时一样,我本能的反应还是拒绝。其时通过媒体报道,我已经知道陈导正在老家陪多年瘫痪在床的妈妈。为备战世界杯,他已经大半年没见到妈妈了。不过编辑和我是有交换条件的,不去龙海采访,就要用其他方法,力争把陈忠和写得更透彻。
这成了我研究陈忠和的开始。很多年前,通过读《新体育》的报道,我就知道他的经历十分坎坷。他1979年进入中国女排担任陪练,先后辅佐五任主教练,二十年默默无闻甘为人梯。
在他是个小人物的时候,没有人在意他为什么坚守,可是当他率领中国女排夺得十七年来第一个世界冠军后,大家开始关心这个中年男人在人生每个十字路口的所思所想?
能把高手模仿得非常逼真,说明了陈忠和聪明好学。那些年不像现在,当时出国名额十分有限,电视转播的技术也不发达,陈忠和版的“克罗克特”,完全是他利用休息时间自己对着录相一点点琢磨出来的。
在我对陈导的第一次电话采访中,他仔细回忆了当年。
聊到后来,他说起了陪练生涯中的最大遗憾——当年给中国女排带来最大威胁的运动员,是后来英年早逝的美国女排主攻手海曼,陈忠和曾经狠下工夫琢磨海曼,可是因为他的身高与1.94米的海曼差距太大,所以他模仿得始终不够逼真。
不过很多人在真正了解陈忠和之前,都以为他能被一任接一任的主教练一直留用,在中国女排一干就是二十几年,不是凭本事,而是靠人缘。说白了,就是认为他是个老好人。
陈忠和不同意别人这么说他,因为他根本不认为自己是个听话的人。
他得意地告诉我,郎平那些老女排队员都说他是“好斗的公鸡”,他觉得这个说法很好地概括了他的性格特点。
在中国女排这么多年,陈忠和从来都是有什么想法不憋在心里,有委屈就说。但是说归说,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份,作为主教练的助手,他能做到自己对主教练的决定再有意见有看法,提过之后不论主教练接受与否,他都能继续支持主教练的决定,无条件执行主教练的命令。
要说为什么被历任主教练看中,恐怕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这个人做人正直,做事踏实。
不过这样一个踏实人却并不喜欢平淡生活,他说他最喜欢那种充满挑战的刺激的生活。
说到这里就让我生疑了,我问他,既然您喜欢挑战,难道从来没想过挑战一下主教练?
他坦率承认,在1998年郎平辞去中国女排主教练后的那段时间,他一度想试试了。恰好在那时,排管中心领导找他,问如果让他带女排,他有没有信心带好。但是他并没有痛痛快快跟领导拍胸脯,因为他觉得当助理教练挺好,真让他当主教练,他还是有些胆怯。
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选拔中国女排新任主教练,他心里跃跃欲试,行动上还是豁不出去。两轮投票,他都把票投给了另一个候选人胡进。
但是郎平把重要的一票投给他,排管中心最后的选择也是他。领导再征求他的意见,他没有推辞。三年后,陈忠和带队拿了世界冠军。
谈起从陪练到主教练的变化,他一点儿不隐瞒心中所想:“直到自己带队,才发现这才是我向往的生活。”
当上主教练,陈忠和眉宇间的气质都变了。
他刚一上任就陷入信任危机,媒体质疑他的资历和能力,抨击他的用人之道,他却越来越想得开,而且能豁得出去。他认为有前途的队员,宁愿自己挨骂也要坚决使用,他认准的事,谁也挡不住,决定了就义无返顾地坚持到底。
2001年他重组国家队时选中了老队员陈静,陈静一想新任主教练是那个总是笑呵呵、好脾气的前任助理教练,感觉格外放松,但当她见到陈忠和,却差点儿不敢认了,因为她从陈忠和眼里看到了从未有过的霸气。
陈忠和选队员,除了身体条件,就看有没有上进心,有没有要打好球的欲望,能不能吃苦,作风好不好。他是豁得出去干事业的人,所以他认定了,中国女排要想重新崛起,一定要选一队豁得出去干事业的女孩子。他就是这样的人,所以可以坚守中国女排二十年。
2000年备战悉尼奥运会期间,他78岁高龄的老父亲突发脑溢血住院,昏迷七十多天。他就在离家不远的漳州基地,但是直到出征奥运的前一天晚上,他才匆匆赶到医院。坐在父亲的病床前,他一直握着父亲的手默默流泪,因为他深知此时跟父亲辞行,很可能就是永别。但是擦干眼泪,他还是要走。
到了悉尼他马上打电话回家,不是为了解父亲的病情,而是请求姐姐在奥运会期间不要告诉他关于父亲的任何坏消息。一路上他已经想清楚了,父亲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他也不可能马上赶回家,结果不仅会影响他的情绪,还会影响全队的心情。他选择抱着对父亲生的希望,把奥运会的比赛打好。
坚强的陈忠和也有脆弱的时候。那是他带领中国女排进驻雅典奥运村前一周,全队刚刚打完大奖赛,飞抵波兰小城格西尼亚,我打电话采访他,他说大奖赛总决赛的惨败对他打击很大,令他信心大减,他开始怀疑自己,甚至想到了下课。
半年前,赵蕊蕊突然重伤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他都能迎难而上,现在奥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应该说最艰难的日子已经挺过来了,他却想到了下课。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可他说自己已经想好了,如果女排在奥运会连小组都不能出线,他就辞职,因为他感觉对不起队员:“她们跟我辛苦奋斗了四年,吃了那么多苦,特别是这半年,我几乎天天跟她们发火着急,如果她们这么努力付出,最后却得不到好成绩回报,那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原谅自己。”
“该我下课的时候,我不想下也得下,不该我下课,我想下也下不了!我们福建人有一句话叫‘爱拼才会赢’嘛,都到了这个份儿上,还想什么后路,闭着眼睛也要往前冲!”听到陈导这话,我放心了。
而且我发现在战胜了一次脆弱之后,他的内心更加坚强了。
雅典奥运会刚开始,陈忠和又遇打击。
看着赵蕊蕊只在奥运会赛场上惊艳了一瞬间就旧伤复发被担架抬走,他知道中国女排已经彻底没有退路了。
所幸姑娘们并没有受到这场突发事件的影响,斗志被彻底激发出来,她们打出了几个月来最漂亮的一场球,面对来势汹汹的美国队,中国女排以3比1取得首场比赛的胜利。
付出巨大代价赢得了开门红,赛后陈忠和的心情很复杂。
回到奥运村他打开手机,两条短信息挤了进来,一条是赵蕊蕊的爸爸妈妈发来的,另一条来自一个陌生的号码。
赵蕊蕊父母给陈忠和的短信是:“祝贺中国女排取得开门红!赵蕊蕊冒着风险上场拼搏,不幸旧伤复发,她为了自己的奥运梦想和球队荣誉,伤也值得。愿蕊蕊的队友们保重自己,打出士气,压倒对手,为祖国争光!”作为老一代排球工作者,赵蕊蕊的父母有这样的胸怀,能这样理解主教练,是对正承受赵蕊蕊再伤和奥运大赛双重压力的陈忠和最大的安慰。不过另一条短信息就很不客气了:“陈忠和,你把我的害怕变成了现实!我要质问你:你懂科学吗?赵蕊蕊她不是神,她是人,是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
其实在权衡奥运会参赛队员名单的那些天,在看着赵蕊蕊为伤愈复出做最后准备的那些天,陈忠和不是没有想到过,一旦赵蕊蕊再出问题,不仅是她要遭受双倍的痛苦,自己更难逃无数的埋怨和指责,征战奥运也会又多一层压力。但是在反复权衡之后,他还是决定带赵蕊蕊去雅典,不仅如此,他还盼望着赵蕊蕊能上场比赛,最终还能和其他11名队员一起站到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去。
这个特殊的情结,局外人是很难理解的。
赵蕊蕊在奥运会的第一个比赛日就旧伤复发,医生明确告知陈忠和这个运动员可以回家养伤了,国际排联的官员见中国女排刚一开战就损兵折将,也特意跑来询问陈忠和需不需要征调援兵,更改12人名单。
其时陈忠和已经下定决心,他要留下赵蕊蕊,更要带领球队打好奥运会后面的比赛,他想尽最大的努力让受伤的赵蕊蕊跟队友一起走上领奖台。
然而中国女排却遭遇开赛以来最差的开局。俄罗斯队与小组赛时判若两队,她们上来就直落两局,把中国女排逼到了悬崖边上。我有点儿坐不住了,走到赛场外深吸了两口气,一再安慰自己:“拿到银牌已经不错了!可以交代了!”
不过进入第三局,中国女排的场上队员的确像赵蕊蕊所说,输掉包袱触底反弹了,而站在场边指挥战斗的陈忠和也恢复了他招牌式的微笑,中国队得分了,他点头笑笑,中国队丢分了,他摇头笑笑。
陈忠和的笑容很有感染力。
看到他的笑,我心里没那么紧张了。那个时候,我忽然想起了奥运会前采访冯坤时她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我们这支球队里,陈导的笑容是大家的一颗定心丸。陈导还能笑得出来的时候,我们就知道眼前的困难不是特别可怕。”
第四局比赛进入尾声,俄罗斯队以23比21领先,在对手再拿两分就要拿下奥运冠军时,全世界的中国人中,恐怕只有陈忠和和场上队员还能笑得出来。
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根本不敢看场上的争夺。我抬头看球馆的屋顶,低头看双脚,然后用手捂着脸,只露一条小缝定睛注视着场边陈导的一举一动。
他为什么还能笑得出来呢?
在我的心快要跳出来的时候,我还这样问过自己。
不过最重要的是他笑到了最后,中国女排终于后来居上,从对手手中抢回第四局,把决赛拖入决胜局。
夺金希望再起,我兴奋地从座位上弹起来,忘情欢呼。
决赛前那个晚上,我打电话采访陈导聊到最后时,我又一次真诚地祝福他:“加油!陈导!您一定会赢的!”或许是我每场比赛前都用这句话来鼓励陈导,此时让他想起了率队一路杀入决赛的艰辛,他不禁感叹说:“每场球都很难打,结果每场都顶过来了,你一直给我们加油,这里面也有你的功劳啊!”
“那如果明天咱们又赢了球,拿了冠军,作为感谢,您在闭幕式那天接受我的独家专访怎么样?”陈导爽快地答应了。
所以在拿到冠军的当天晚上,陈导主动和我约好,第二天15点,他在奥运村大门口等我。约在奥运村,是因为陈导不认识别处。
爱琴海边的奥运会,对于第三次参加奥运会的他来说,只是换了个国家,换了个城市,他所认识的雅典,只有从奥运村到排球馆的一条长路。
那天陈导一身白色休闲装,和我平时在排球馆见到的陈导装束很是不同,他的神情略显疲惫,看样子还没有从紧张的奥运会比赛中完全解脱出来。
我们坐在白色太阳伞下聊天,身边不时有人经过,都是准备去参加晚上奥运会闭幕式的。
我以为接受完我的采访,陈导也会去闭幕式上转一圈,留张影,好好回味一下他的雅典奥运会,可是他说为了奥运会,他这一年来就没睡过几个踏实觉,感觉实在是太累了。
拿到奥运会冠军,兴奋过后,他只想在房间里睡觉,甚至他来接受我的采访,都是被闹钟叫醒的。这让我深怀歉意。
不过陈导也认为,我采访他的这些问题,他都应该在雅典给出答案——
昨天比赛后三局,形势那么严峻,我看您一直保持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