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大班额”不能一限了之
(2012-11-08 07:59:0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 |
今年是北京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的收官之年,预计到今年底,所有小学将基本实现办学条件达标。近日,北京市教委召开全市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展示活动,据悉,为应对新一轮小学入学高峰,北京市将加强小学和初中招生计划管理,严格控制班级规模,力争每班不超过45人。(11月6日《京华时报》)
当前,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往城市涌入,一些城市中小学校,尤其是师资力量强的学校,人满人患,“大班额”问题日趋严重。面对居高不下的“大班额”,北京拟通过限制每班人数来解决问题,其用心良苦,但这种一限了之的做法并不实际。
教育部对中小学“班额”明确规定:“36至45人”为正常班额。可如今,一个班不超过45人的班级才算不正常,很多六七十个人一个班还真是比较普遍,即为“大班额”。教育部200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全国中小学校278万多个班级中,“大班额”有24.5万个,占总数的8.8%;“超大班额”有15.3万个,占总数的5.5%。近几年这种现象更加突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11年教育蓝皮书内容显示,“大班额”、“超大班额”现象非常普遍,河南省上蔡县一所中学平均每班120人,最大班额竟然高达160人。
众所周知,“大班额”不仅影响教学质量,也会加重教师负担,还会增加很多安全隐患和其他现实问题。解决“大班额”问题,让班额人数回归正常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放眼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发展基础教育的主流是实行小班制教学,1991年美国13岁儿童的平均班额为23人。日本为33人,加拿大为25人,法国为25人,西班牙为29人,新西兰25人。
根据北京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市入学人数增至13.2万人,今年为13.7万人。预计到2014年,小学入学人数将增加到18万人左右,比今年多4.3万人。届时,小学在校生总量将由去年的68万人增加到84万人左右。上学人数大大增加,而如果教学硬件设施跟不上的话,试问北京一限了之的做法行得通吗?
因为,笔者认为,解决“大班额”非常紧迫,也很有必要性,但是不能仅仅一限了之。各地教育部门要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保证足够的学校,保证足够的班级和师资力量。只有在保证所有人有学上的基础上,再限制班额人数,这样才是理性、务实的现实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