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改别拿选修大学课程说事
(2012-11-07 09:07:0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 |
日前出台的《浙江省高等学校面向普通高中学生开发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指导意见》指出,高中生将可以选修大学课程,引发广泛关注。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相关负责人5日表示,高中生所修学分,在升入相应高校后可获认定;目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已正式与普通高中合作开发开设五门选修课。(11月6日《京华时报》)
高中生可以选修大学课程,在国内这还真是一件新鲜事,类似美国高校的AP课程(Advanced Placement)。尽管相关部门和一些社会人士给予了太多的期待,但是否能够接地气,成为当前高中课改的“解药”,这恐怕还得画上一个大问号。
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美国高校的AP课程,目前世界将近有50个国家的近3600所大学广泛认可使用,其中包括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世界名牌大学。而我们目前这种高中生选修大学课程,却是某大学,或者是某几所大学面向高中生所开设的。这样的课程开设根本无法吸引学生,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而且容易被误读为大学在“圈生源”。
当前,高考仍然是指挥棒,重重地压在高中生们的头上。为了备战高考,高中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把自己堆在了一堆课本和试卷中。试想,处在高压中的学生们连规定的选修课程都无暇顾及,又怎么可能拿牺牲高考的代价来待见这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大学课程。
再者说了,规定在某个学习阶段学习什么课程,其实早有规定,而且符合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规律。可如今,我们的孩子们在幼儿园就开小学的课程,在小学开中学的课程,连中学也要开大学的课程,这显然不太正常。除了是一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之外,更多的还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做法。
任何一项政策的落地都要充分考虑生存的土壤,在中国当前高考仍然备受重视的今天,简单将美国的AP课程“复制”过来,让高中生选修大学课程并不妥当。尽管看似是高中课改的一种探索,或许是一个好的方向,但是在目前看来,只会成为一个“江湖传说”,不能接地气,也并多大的实际意义。
因此,笔者认为,目前这种有“定向”、“不互认”等等局限高中生选修大学课程的做法并不值得期待。作为学生来说,还是按部就班为好,在什么阶段就学什么内容吧,根本没有必要人为增加课程设置,或者拔高教学要求和难度。如果非要这样,就不如将现在的学校都统统改下名称,幼儿园叫小学,小学叫中学,中学叫大学······总之一句话:高中课程要课改,但请别拿选修大学课程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