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偏远学校入“法眼”

(2012-10-26 07:00:06)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浏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曹立军日前走访调研偏远地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时发现,偏远学校教学条件差已成为浏阳市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共性问题。(1023日《浏阳日报》)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在各方的合力推动下有了长足发展。但受教育投入和教育体制等因素限制,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依旧凸显,偏远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远低于城镇学校。尤其是在少数地方盲目撤点并校之后,这种情况尤甚。

  资源的单向流动,是造成偏远乡村教育资源“失血”的关键原因。随着农村人口不断涌现城镇,一些偏远地区的常住人口直线下降,这些地方的学校要么被直接撤并,要么就成为单身孤影的“单人校”。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偏远学校教师流向城区不可避免。但是,偏远地区孩子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却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与显性的项目建设不同,教育是一项需要坚持不懈努力的基础性、隐性工程。前不久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强化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对于教师队伍来说,尤其是对于那些身处偏远地区的教师来说,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信号。浏阳市长的调研以及调研后的感受,或许是当地党委、政府更加重视并切实解决偏远地区教育困难的开始。

  其实,让偏远学校教育进入党委、政府重视的“法眼”,成为公众眼里的“香饽饽”,关键是要让优秀教师能够引得进、留得住、教得好。要想做到这一点,通过定向报名、设定教学年限等方式或许是一个可行的现实选择;此外,实行教师轮换机制,让轮岗趋于常态也是值得探讨的方向。但这些方法的实施都需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教育经费向偏远学校倾斜的同时,让在这里任教的教师待遇和发展机会要明显高于城镇学校。只有这样,城乡教育资源失衡的局面才有可能得以明显改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