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元班费”是教育功利化酿的苦果
(2012-10-26 07:48:2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 |
近日,温州市瓯海区实验小学南瓯校区一年级4个班被曝班会费开销达上万元,除了“铅笔”“资料夹”等与学习相关的开支外,还有专家讲座、钟点工打扫卫生、班级广告制作等费用。校方和家长均称是家长委员会私自行为,学校没有参与任何收费。瓯海区教育局已介入调查。(10月25日温州网)
尽管校方和家长均表示“万元班费”纯属家长委员会的“私自行为”,学校也没有参与任何收费,但是并不代表这种行为就存在合理性。这可以从“万元班费”遭致坊间的一致声讨就可得到印证,学校有责任,家长有问题,但更根本的原因在于教育本身,即是教育功利化酿的苦果。
当今教育,尽管声称要告别应试教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但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在当前学历仍然备受重视德前提下,教育日趋功利化仍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孩子们从一出生就开始要为将来的高考和就业做好打算。从越来越红火的早教,再到各种幼儿兴趣班的兴起,再到形形色色的各种“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教育功利化早已渗透进社会每一个角落,严重腐蚀着每一个中国的家长们。
在这种现实语境下,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出现了偏差,他们重视的不是孩子的人文教育,也不是孩子的个性培养,而是一种功利化教育,一种溺爱教育。只要自己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突出,只要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起跑线上跑赢,就万事大吉。殊不知,这种偏离正常轨道的教育方式,或许能够让孩子们跑赢起跑线,但最后大部分都会输在终点。“万元班费”就是家长为了让孩子少受苦,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而做的一件滑稽之事。
作为学校来说,本身就被当今的功利化教育所累,对于家长们的“好意”,又怎可能拒绝。更何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也是非常乐于看到这种现象的发生。
显然,“万元班费”是教育功利化酿的苦果,倘若不加以改善,将会出现更多更离奇的滑稽事件。具体该如何做呢?首先,需要淡化教育部门的职能。在美国,他们的教育部不管考试,不管升学,不管评估,不管具体教学,不管政治思想,而是做一种服务性质的工作,即设立与教育有关的联邦资助项目、执行与私人和公民权利有关的联邦法规。尽管中西有别,但要剔除教育功利化,就必须先拿教育部门职能“开刀”。
其次,要尽快培养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家长远离教育误区。当前,很多家长深受教育功利化的毒害,其教育理念和观念出现了很大的偏差,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尽快纠正这种偏差,引导其回归教育的正常轨道上来,显然非常迫切。
此外,鼓励成立教育促进基金会,吸收大量民间资金,让社会力量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力量;鼓励建立民间的竞争性的教育评级和监督机构和制度,强化社会监督,远离职能部门教化;如此等等,都应该是教育远离功利化、回归正轨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