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沟油现“正规军”尴尬了谁?

(2011-12-14 07:36:46)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近日,记者从公安部获悉,3个月以来,全国摧毁60个地沟油犯罪网络,涉及28个省份。重庆警方介绍,在打击“地沟油”行动中发现,当地正规食用油生产企业参与其中。(1213日《新京报》)

不可否认,在3个月的时间里,在打击地沟油当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要有效震慑了利用地沟油进行违法的行为。但是,面对地沟油现“正规军”的事实,面对地沟油敢堂而皇之地流入政府机关餐桌,要想让地沟油真正淡出视野,远离我们的餐桌恐怕并不简单,仍然会任重道远。

众所周知,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如回收的食用油、反复使用的炸油等,如今城市中的地沟油随处可见,将这些劣质的油倒进下水道也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之所以屡禁不绝,关键还在于暴利的诱惑。有数据显示,市场上食用油价格6000/吨,而地沟油成本价约为300元,市场销售价3000-5000/吨。从曝光的几起典型制售“地沟油”案件来看,其案值都有数千万,或者将近千万。

事实上,国务院办公厅20107月发布文件,决定组织开展地沟油等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但现实情况是这个工作并未得到有效开展,地沟油仍然大量存在我们的城市中,并流入到了我们的餐桌上,成为了我们的腹中之物。

此外,部门监管乏力也是地沟油泛滥的一个深层次的源头治理问题。据统计,目前共有13个部委负有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责。公安部,卫生、工商、质检等部门都有职责管理,如此多的部门都能监管,必然会造成一个极端局面,工作起来相互推脱,不愿出手,更不会承担责任,一旦有了好事,都抢着站出来了,这就好比“龙多不治水”,监管自然没有效果。

不妨来看下国外的做法,在英国,餐饮企业私自将厨余废油倒入下水管道的行为将会被处以高额罚款;在德国,依据法律规定,德国餐馆开业前必须与政府签署“泔水回收合同”,这样该国餐饮业排放的每一桶泔水都有“身份证”,依靠法律杜绝了地沟油流向餐桌;在日本、美国等国,在严惩将废油倒入下水管道或者卖给他人行为的同时,废油被专业公司回收,变废为宝,提炼成为燃料,成为替代传统柴油的新能源,等等。足以震慑企业主的违法成本,以及严厉的监管措施,确保地沟油无法轻易流入销售渠道,自然也就无法流入餐桌了。

因此,笔者认为,面对地沟油现“正规军”的尴尬事实,我们要想真正让地沟油远离,关键还要疏堵结合。一方面,要深入改革食品监管体制制度,确保食品的主要监管环节纳入一个部门体系内运行;另一方面,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堵住地沟油的源头,并开发先进技术,让地沟油变废为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