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实习生是如何演绎现实版“疯狂职场”的?
(2011-09-26 14:49:4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 |
2007年,小余入职校贵阳市国防学校北院学习第6天就被派往电子厂“顶岗实习”。这7个月时间,小余每天工作11至13个小时,双休日还经常加班,共收入1310元。目前,职校已有69名学生委托律师替自己维权。对此,职校负责人回应称,学生是想要勒索学校100万元。( 9月25日《中国青年报》)
入校第六天,即被派去“顶岗实习”,而且加班加点,7个月总共才1310元,平均一个月还不到200元,咋一看这似乎不太可能,但其实,这并不是电影里的情节,更不是虚幻的事件,而是现实版的“疯狂职场”,普遍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时下,职校的实习生成为“廉价劳动力”是一种不争的事实,他们做的是最累的活,干的事最苦的事,得到的报酬却是最少的。而对于这一切,他们是敢怒不敢言。记得国内主要的人力资源网站前程无忧曾经对大学生实习安全进行了一项专门调查,结果显示:46%的学生自述实习期有上当的经历或感受,27%的学生的实习没有签订实习协议。无故辞退、被迫加班和克扣工资,列大学生实习中权益受损现象前三位,90%以上的大学生在明知权益受损情况下选择“忍气吞声”。
众所周知,相对于企业来说,职校实习生是最灵活和廉价的劳动力,工资开得低,使用时间可以随便定,淡季来了无需向实习生支付任何费用。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多的效益,这可是每个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于是乎,一些企业习惯于使用职校实习生,甚至疯狂使用。比如今年年初曝出的广州市某世界500强企业的子公司,使用实习生多达1200多名,人数竟超过了正式员工。如今更是曝出入学第六天便被“顶岗实习”。
毋庸置疑,这种违规使用职校实习生的做法不但侵犯了他们的权益,也违反了的《劳动法》,为此,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都多次出台政策和措施规范使用实习生的行为。比如《劳动法》规定实习生每个月加班不能超过36小时。再比如今年9月19日在京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实习管理工作视频会议明确提出十二项措施,力求切实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工作。但事实上,无论出台什么措施和制度,在利益的纠葛下,职校实习生成为职场“小白鼠”的事实仍然大量的存在。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各地把发展职业教育都逐渐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并加以扶持,并出台配套措施,加大财政投入。这样一来,各种各样的职业教育争先涌出,其规模逐渐在扩大。但由此也带来很多问题,尤其以在开展实习这方面。诸如向企业输送廉价劳动力,获取报酬;以“实习”为名,安排学生到歌舞场所进行所谓的“培训”,等等。
总之,在监管部门的乏力下,在学校与企业的利益追求下,职校的实习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职场“小白鼠”,成为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受害体”,任由“欺负”。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现实版的“疯狂职场”自然就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显然,社会、学校和企业要提高社会责任感,不能漠视实习生的切身权益,要为他们提高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此外,作为监管部门来说,不能仅仅止于通知或者开会讨论,要根据《劳动法》等法律规定,严格查处违规单位,惩罚相关当事人,为实习生实习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