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晨报】“提笔忘字”值得忧虑吗
(2010-11-04 07:47:3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 |
“提笔忘字”值得忧虑吗
扮美第二张脸
刘京平(教师):电脑输入法盛行模糊,这就大大降低了汉字书写的精确度。提笔忘字看来事小,但如果不引起重视,长此以往,汉字书写将越来越糟糕。现在大凡招聘,除精美的自荐材料和各类证书,还需要提供一份亲笔书写的简历。为什么?字如其人也。从字迹可以识别人的性格、气质、文化素质乃至审美修养。书写是人的第二张脸。即使在电脑时代,即使实用书写淡出生活,我们也有必要提起笔来写写字,即所谓的修身养性。请扮美您的第二张脸,它会给您带来好运。
陶功财(媒体人):不管科技如何发达,书法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并不会消失。在电脑时代,培养和提升大众汉字书写和书法鉴赏能力,既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对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有力的保护,更是提高下一代心智能力、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社会应大力推广。否则,只怕哪一天我们都不知笔为何物了。
少了对民族文字的热爱
刘艳(公务员):科技日益发达,在带来很多便利和刺激的同时,也悄悄将我们变成了它们的奴隶。世界上大约没有哪种文字像汉字这样刚柔相济,既有形之美,又有音之妙,如《龙文》中这样唱道: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钩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样的文字,在世界文明史上是多不见的,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执笔忘字,说到底,是我们缺少了一种对民族文字的热爱。当我们成了五指飞动的“拇指族”,而不再会运用手臂之力进行一笔一划的书写,汉字,注定会变成曾经的光亮,而不是我们手中、心中真正的拥有。
不会影响文字传承
谢林海(市民):提笔忘字,其实只是一时想不起,生活中这样的“暂时性失忆”常有,不值得大惊小怪。单纯把这归罪于科技的发展,实在是莫须有。
纵观中国历史,古代文盲率一直很高,真正能识字写字的人所占比例不高。在那种情况下文字尚且没消失,还发展出了令国人引以为傲的书法,更何况今天教育普及、文盲率几乎为零的时代?事实上,今天中小学生接受教育仍以手写为主,文字可说是伴随着每个人的成长而深入人心。另外,不是还有人把它当做一种艺术爱好在不断发扬吗?也就是说,文字的书写在传承方面不存在问题,因此也就不用担心科技的发展会让人提笔忘字了,甚至当你需要写某个字而一时想不起时,手机、电脑还会准确地帮你记起呢。
文字载体变更的结果
潘抒捷(学生):提笔忘字实在不必太过惊讶,这是时代进步和文字载体变更使然。文字出现后,先是以龟甲、兽骨、简帛为载体,后来有了纸张,计算机的发明,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又使电子媒介取代纸张成为主要的文字载体。纵观整个历程,尽管新载体无法完全取代旧载体,但在两者并行使用中,还是能明显观察到,新载体的优点会使其成为承载文字的主力。青岛大学孙顺华教授《中国文字载体的演变及其规律》一书里提到:人类似乎有一种共性,抛弃熟悉的东西会感到痛苦,越是文化根基深厚的人越是如此。因此,为提笔忘字难过可以理解,太过担忧则没必要。倘若没有时代这样的进步和文字载体的改变,我们现在可能还拿着刀笔在简牍上刻字呢。而且,只要字没用错,敲出来和写出来又有何区别?
详情请看:http://cjmp.cnhan.com/whcb/html/2010-11/04/content_44044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