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立法控烟,关键在于割舍烟税利益

(2007-10-16 14:05:53)
标签:

我记录

城市印象

时事评论

禁烟、立法

分类: 时评
 立法控烟,关键在于割舍烟税利益
 
2007年10月15日  陶功财
 
日前,国家广电总局就“电视剧《新上海滩》因吸烟镜头过多遭联名抗议”一事做出回应,表示今后将要求各级审查机构对影视作品中滥用吸烟镜头等现象给予重视,加强审查。对此,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题客调查网上周联合进行的调查(2421人参加)显示,83.6%的受访者赞成对影视剧中的吸烟镜头加以控制。84.6%的人进一步认为,“在公共场所吸烟,让周围的人被迫吸二手烟,这是不道德的”。还有,70.7%的人赞同在公共场所禁烟。(10月15日《中国青年报》)
有数据显示,中国总共13亿多人口,烟民占了3.5亿,再加上5.4亿的被动吸烟者,遭受香烟毒害的人数惊人的8.9亿,占中国总人口的68.46%,被动吸烟者也超过了总人口的40%,其中还有1.8亿是15岁以下的儿童。据前不久卫生部提供的“2007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说,中国每年死于被动吸烟的人数超过10万。
2003年11月10中国成为第77个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国家,之后,许多地方政府都颁布过“禁烟令”,相关法规也明确规定禁止烟草广告。相反,由此而带来的负面作用却显而易见,人们越来越对相关的规定置若罔闻,一些烟草公司不仅没有对烟草广告收敛,反而变着法子义大肆宣传,而行政管理部门对此也是睁一眼闭一眼,烟民也有增无减,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私人天地,他们都在享受着吞云吐雾美妙感觉。
香港吸烟与健康委员会制作的一则禁烟广告中告诫人们:“二手烟会杀人,如果再不立法,没有人能救到我们。”他们将“在公众地方吸烟”的行为描绘成一场“杀人事件”;相反,我们在“社会经济和就业、烟民长期的行为习惯、控烟人力和经费不足”等理由的暧昧纠结下,只能慨叹“控烟形势极其复杂”。在“立法控烟”问题上,我们举步维艰。
其实,立法控烟在中国遇到的阻力,不仅仅来自烟草生产厂家,更多的来自当前的控烟体制。我国市场经济尚不发达,在国民经济和财政收入中,烟草行业举足轻重,纳税占了政府收入的近10%。烟草同时也维持着数以百万计的烟农的生计,并在卷烟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烟草是块肥肉,在一些地方如云南,烟草甚至还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对于政府财政而言,禁烟无异于自剜其肉。一方面政府要充当禁烟者的角色,另一方面又担当着鼓励扩大烟草生产的角色。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禁烟和控烟只不过是虚张声势。
2004年3月,爱尔兰成为第一个立法建立无烟工作场所的国家,无烟化的范围包括所有的办公室、餐厅、酒吧和旅店等公共场所。随后相继有12个国家相继开展了创建无烟公共场所的工作。在我国,虽然禁烟的声音大,但是雨点小,没什么作为。有专家说,“如何在高利税和卫生健康之间取舍,将是一项异常严峻的考验。”但是,就笔者看来,相比巨大的烟税利益,人的生命和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试问,每年要牺牲数以万计的烟民和被动烟民来获取这高利税,难道值得吗?
笔者认为,立法控烟,关键在于割舍烟税利益,舍弃这种代价大的利益,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政府的一个道德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