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残缺之美:球童日记(4)

(2010-09-06 02:05:22)
标签:

高尔夫

球童

记者

精彩在沃

杂谈

我的第一次兼职球童经历画上句号,结局不算圆满,过程受益匪浅。

 

精彩在沃杯职业业余配对赛最后一轮,我们在早上650分第一组开球。我们5点半吃早餐,540分开车,和第一趟班车几乎同时出发,到达球场是6点整。只留了不到一个小时的准备时间,而且练习场都没有练习球。感觉老板还没有完全活动开就开始比赛了。

 

今天的比赛过程可谓是经历了残缺之美。一早的天气也不好,雾气很大,第1杆球开出去,落球点都有些看不清楚;露水也很重,我好像就是趟着水在走,真切地感觉露水没过了鞋底,鞋帮,到了第2洞鞋子就全湿了。我老板魏晓蓉的球也很我们的外部处境一样糟糕,第1洞开出去,球不在球道上,吞柏忌;第2洞和第3洞都是Double。开局很艰难,就跟那雾气浓重的天气一样。

 

到了第4洞,才感觉开始进入比赛状态,这时候8点钟左右,太阳冉冉升起,露水也渐渐散去,一切都觉得好了起来。

 

后面15个洞我们打得都还不错,总共是出现2个柏忌、1个小鸟。其中,最后一个洞的柏忌,是没有标准杆上果岭,面对一个保帕长推,“老板”的力度和方向都正好,但是因为裁判在挖洞杯时没有处理好洞杯的边缘,有一簇草凸出,球走到这个地方,拐了一点,本来一个很漂亮的保帕推,成了柏忌。

 

像精彩在沃这样高奖金的大比赛,裁判的工作应该格外做得细腻一点,在挖洞杯时将周边也处理干净,以保持比赛的公平合理。另外,在处理洞杯时,用白色、类似涂改液的白色液体将洞杯上半截的土层涂白时,也应该及时处理干。今天的就非常湿,球撞进洞杯时,这些白漆状的东西会粘到球上,而后粘到球员手上去,早出发的球员尤其会受到这些影响。可能,随着风吹日晒它可以自然干,但这对排在前面开球的球员是不公平的。包括最后一轮的分组表,直到昨天晚上10点左右才公布,而那些一早发球的球员都无法早些休息,苦等分组表的公布。另外,球道图的绘制、洞杯位置的码数标示,精准度都有待提高。

 

四天的比赛,我跟着老板混吃混喝,跟一帮球员一起吃饭聊天。她们互相交流比赛中的得失,互相介绍自己比赛中出现的情况,算是一天里最轻松愉快的时刻。坐在一起,杨红梅也说起当年她去美国闯荡的往事,曾经两个月连打9场比赛,每个周一都是开车出去,有时要开34个小时,有时要开67个小时,然后是一个人练球、参加配对赛、正式比赛。到最后,她在美国呆下去,决心回国,也是因为久而久之的这种生活太枯燥,没人交流,一个人在外面变得越来越孤僻,她觉得不能再那么下去。

 

杨涛丽则说起自己怎么走上的高尔夫这条路,当时她家附近的青城山球场要招收新的球童以及球场的工作人员,50个名额,300人报名。主管在培训了一两天之后,将大家分成两排,一排留一排走。再培训两天,又是如此这般,留一半、淘汰一半。杨涛丽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很难发现什么人有着方面的能力。她半开玩笑说也可能因为自己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符合球场普通工作人员的外貌。

 

这四天的球童生活让我对高尔夫的理解也更深了。这四轮比赛,我所经历的过程都不一样。第1天,80杆,成绩很差,感觉不好,和老板配合也待磨合;第2天,我感觉到了那种渴望晋级的迫切,打出76杆之后,我们从一开始得到信息是差一杆不能晋级,到后来知道压线晋级,心境变换极大;第3天,我们开头打得很顺利,半场抓到三只小鸟,结果因为后来的小失误,消耗掉了三只小鸟,最后是75杆;今天是第4天,开局糟糕,但后面表现顽强,15个洞+1回来,也不容易。

 

从这次比赛,我体会到:做事一定要坚持,而且是要不断地、时时刻刻去坚持,18个洞都要坚持;还要时刻牢记取得成绩不能骄傲,付出了99分努力换来的成绩,可能只消1分的失误就付之东流了。

另外,真正做一名好球童,需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需要磨练和付出。我的这次体验,对如何做一个好球童有了初步认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就是现在很多球场的球童业务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有球员也在饭桌上就提到其球童不会看线,看的线都是错的,实际上,可能球员尤其是职业球员在很多时候并不需要球童去看线,但这一点其实是球童的基本素质。这次比赛上,也有球员说自己的球童连基本的递杆、报码数等基本的服务意识都欠缺,有待提高。

 

过去,以媒体的角度看比赛时,可能更多还是面儿上的东西。这次,以球童的身份参与到比赛中,更多方面了解球员的一部分。四轮的比赛,我很有收获。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对自己四天的工作打90分,基本上实现了赛前想做这件事的预期目标。如果以后有机会,我期待可以继续尝试。当然,如果能为男子职业球员做一场比赛的球童,可能又会是另外的一种感觉、另外一种收获。

 

附:我和“老板”魏晓蓉,摄影/王述

http://s12/middle/4485a03ag8f8709fb5b9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