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十年记忆 失宠的煤油灯

(2009-08-17 10:35:17)

  朋友在回龙观安了新家,我们一家三口去祝贺乔迁之喜,孩子被那套三居室里风格各异的装修迷住了。盘桓半日不肯走。夜幕降临之后,各种华彩的灯具更让她惊异叔叔阿姨的匠心,干脆留宿一夜,慢慢享受。我们则按计划返回。

  从回龙观回到昌平城区,一路看到了不少闪烁的霓虹。永安公园和新开通的南环大桥上彩灯辉耀,激起我无限遐思。难怪孩子迷恋这现代化的物质成果,它本来就如此绚丽啊!

  然而,回想自己的孩提时代,在广袤的中国农村,人们面对的是怎样简陋的昭明设施呀——棉线捻成的灯芯,穿过薄铁皮剪成的灯头,插入灌有煤油的旧墨水瓶里,就成了一只土油灯。煤油耗尽了,再添一些;灯芯燃短了,重捻一根。那时的农村,大家都靠这土油灯昭亮。“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的美好生活,是劳累了一天的农村人心中的最大憧憬。

  这样的土油灯,一家也就一盏。那时煤油供应紧张,购油还得凭票。长辈们总是等到天黑严了,才舍得点亮土油灯,还把灯芯掐得低低的,生怕多耗油。有时,灯油质量不好,突突冒出黑烟。为了看书写字,我们不顾烟熏,将书本凑近煤油灯,身体稍一动,煤油灯就可能被拖倒,煤油会洒出来。有时妈妈把油灯放在饭桌上,但是饭桌小,孩子多,都靠在桌子上写地方不够,只能靠“包袱剪子锤”来决定先后。好不容易轮到自己靠近灯光,只听“刺溜”一声,接着闻到一股奇怪的味道,你看我,我看你,不知谁的头发被煤油灯烧焦了……正写着,煤油灯光越来越小,屋子越发暗下去,多么希望它永远定格在那个地方!把我们家照得通明透亮!

  家户如此,集体也一样。生产队尽量减少晚上集体活动,万不得已开会时,村民都抢先报到,抢占靠近煤油灯近的位置,借灯吸锅烟,既简便又省火柴。

  上世纪80年代,村里开始挨家扯电线拉电灯。发电机响了,发电了,村里亮起来了,全村人都在电灯底下絮叨发电的事儿,说电灯光比煤油灯光大,不烧手,头碰上去也不会燎头发,老辈子的煤油灯“失宠”了!!

  30多年过去, “电灯电话,楼上楼下”早已不再是梦想。摇曳、昏暗的煤油灯更是远离了我们。城乡处处安装了节能又透亮的太阳能路灯,大型广场则闪烁着流光溢彩的景观灯,这些灯点缀在暗夜里,照亮在人们心上。而那些搬进新居的人们,更是精心选择各种花色款式的灯具,还有的特意购买工艺蜡烛,点燃时发出鲜艳夺目的彩色火焰,热烈浓情的红色、浪漫温馨的蓝色、青春驿动的绿色、妖娆妩媚的黄色、神秘含蓄的紫色 ……撩动着世人每一根爱美的神经,令人啧啧称奇,叹为观止。

  昔日的油灯杳然难觅踪影,倘若它有知,应该也会为我们的今天喝彩吧?!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