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著名区域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杨开忠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战略课题“新区域协调发展与政策研究”发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成果显示:在全国各省级单位大排名中,北京市的生态文明程度居第一位,排在前五名的省市依次是: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福建。这是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来,中国第一份各省区市生态文明水平的排名。
生态文明水平即生态效率(Eco-efficiency,缩写为EEI),是一个源自20世纪90年代的年轻概念。就是指生态资源用于满足人类需要的效率,其本质就是以更少的生态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产出。EEI为某一地区产生单位生态足迹(指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总体冲击,生态足迹等于生产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其废弃物所需要的有用土地的面积)所对应的这一地区的生产总值,它与GDP成正比,在生态足迹一定条件下,GDP越高,其水平亦越大;与生态足迹成反比,在地区生产总值一定的情况下,生态足迹越小,其水平越高。
根据这一评估指标,在所有省市区中,北京的EEI值最高,且领先程度大。北京的人均GDP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位,而生态足迹的水平却排在全国第10位,并不高。所以综合起来看,北京的生态文明水平最高,经济发展是最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
北京排名第一对北京人来说当然是是值得高兴一小下的事。毕竟在近些年里,为了举办奥运会,为了北京市的长远发展,北京人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修建几十万公顷的防护林以抵御风沙、关闭和改造了成千上万的中小污染企业、投入了数亿资金用于对空气、水和固体垃圾的治理、绿化了北京市各区各县的街道、郊区、公园和河岸等地。这些年的付出与努力终于换来了现在的成果,当然应该为之欣慰。
但是,切莫太高兴了!众所周知,北京市的生态环境仍然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城市的各处甚至市三环、二环里都还有许多亟待治理的脏乱差、破旧不堪的地方,整个北京市的绿化面积同一些国际大城市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北京居民的人均能耗和资源消耗量依然非常高,北京市的空气质量还不能让人非常满意……可以说,北京市的生态文明水平仍然需要巨大的提升,作为北京人,我们其实还需要做很多……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