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国务院通过德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意见意味着,我国年满六十岁以上的农村老人将能像城市职工每月领取退休金那样领到生活保证金。中国的农民几千年来第一次能够在年老之后领导政府发放的养老金。这对于两千多年始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佝偻疾残都不能免于劳动的中国农民,对于中国社会城乡和谐的实现、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中国社会因此向前跨出了一大步。当六、七亿人口不再为晚年生活而担忧的时候,这不正是人的最大的解放之一吗!
尽管这个指导意见还没有露出庐山真面,尽管还没见到具体方案,本人还是对新农保如何以最科学便捷的方式推进抱有极大兴趣,列出几条来,就当抛砖引玉吧!
1,要适应国家现代化、网络化的发展形势,让新农合尽可能高起点,健康养老档案应该是电子档案,而且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档案库。直接用身份证号作为用户名,以备在跨地区流动中不致中断,同时在人员跨区流动过程中不需要办理复杂的档案转接手续。
2,缴费形式应当允许多样化,可以年缴、月缴,也应当允许一次缴若干年的费用。这样可以就可以使养老保险带有一定的储蓄色彩,避免因特殊条件下的缴费中断现象,也有助于缴费者根据自己的收入变化状况进行调整。
3,缴费金额和养老保险的领取额也可以适当分成不同的档次。这样既照顾到不同收入的人群的需要,也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标准,便于管理人员跨地区流动产生的养老问题。
4,适度打通医疗保障金、住房公积金和养老保障金账户之间的区隔,一定条件下三者间可以相互连通适用。如对于未满六十岁、因为疾病、买房等急需用钱的,也应当设法在其医疗保障金、住房公积金仍不足以支付的情况下,动用养老金账户上的资金。
5,养老金发放过程中考虑特殊情况,增加灵活性以更加方便民众。通常情况下,年满六十岁才能领取养老金,同时要照顾到某些特殊情况,如缴费若干年后年未满六十岁去世者,应当由国家支付其个人账户上的养老家,并在之外给与一定数额的丧葬补助金。
6,对于农民工、农业人口转非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转农业人口等特殊群体的养老保障金根据其流动状况建立科学顺畅的转入机制。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