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投资冲动下的招商引资

(2011-05-21 08:36:09)
标签:

经济危机

投资

招商洽谈会

分类: 实事杂谈

                 http://s9/middle/44788d1cga3c2e5933df8&69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特别是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之后,中国高层对以投资、出口拉动的经济发展似乎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因此强调把经济增长转变到以扩大内需、提高内涵和质量的轨道上来。

   

    长期以来,在追求GDP高速增长动因下,中国经济呈现超常规发展态势。但是冷眼旁观都知道,这种超常规的背后,是过度开采、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加上部分虚报浮夸的结果。据专家预测,像现在这样的过度开采、盲目发展,中国五十年后必然面临资源枯绝的问题,至于环境、生态问题的后患,则是无法预测。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不论自然禀赋如何,经济基础如何,各地方经济都是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盲目攀比之风盛行,“铺摊子”、上项目,成为时尚和功绩。在此过程出现的“被增长”现象,可以看着是急功近利思想带来的难以避免的插曲。

   

     在投资冲动的支配下,招商引资是地方政府主要的工作目标。把一切可能的投资、通过一切可能的办法吸引到本地方,就是最大的工作政绩。在现有的体制下,没有大量的新增投资,就没有GDP的快速增长,就没有地方政府在全国排名中的位置,就没有干部工资福利的增加,就没有干部的快速提拔升迁,真是一损诸损。政府调控手段、财政转移支付始终没有对指导区域经济差异化发展,起到应有的调节作用。山好水好,不如冒黑烟的工厂好;自然生态好,不如有税收的污染好!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虚假投资,造声势、闹影响的现象十分普遍。一场招商会下来,动不动就是几百亿上千亿的投资协议,不知道这些钱从何而来。不把投资协议额数字搞大一点,主办方似乎就是脸上无光,最后到底投资落地多少,自然是没有人再去计较和跟踪了。最近参加了某贫困山区的招商洽谈会,某县多个数亿元的大项目让人感到一头雾水。而与之签订这些大单投资的企业,就是几个名不见经传的武汉小民营企业,估计这些投资只能靠造假币才能解决问题了。那些芝麻大的公司,动不动就签下几亿元的投资,脸上也不害臊,地方政府也不管真假如否,大概双方就是各取所需罢了!

   

    招商引资过程中,“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十分普遍。本地企业无论好坏,其投资行为往往不受重视,因为本地企业的投资,不体现招商引资的成绩。或则说已经扎根了的企业,不担心它跑了,这就是有人说的“关门打狗”现象。而外来企业,哪怕只是不大的投资意向,也会把它当着上帝来伺候,全程服务,呈现“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现象。即便是在本地具备投资环境条件的企业,也往往喜欢跨地区投资而受人尊重。而一当外来企业投资变成了现实、成了本地企业,以后的情况就发生了改变。由此产生了你到我这里招商,我到他那里招商,他到你那里招商的热闹场面。虽然最终的结果,还是发达地区的企业投资向不发达地区转移的多,体现资源配置的合理流动,但其中的消耗和机会成本却是无法计算了!

   

    一种体制对应的投资热情,短期内似乎难以改变。利益驱动下的行为方式,可以理解但不可持续。研究现有体制的改良,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抑制投资热情,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运行质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是当前经济工作的当务之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