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考状元高考作弊法律海垚校园 |
分类: 海垚看法 |
近两天大家都在讨论民族身分造假的状元是否应该被正常录取的问题,虽然争论显得格外激烈,但总结起来无非两种观点:其一是主张严惩造假的始作俑者——身为地方公职人员的状元之父母,尽可能宽恕无辜的状元郎;其二便是主张严惩造假的父母并取消状元的录取资格,以儆效尤。其实这个问题根本没有争论的必要。尽管人们基于善良和同情,都希望能够给这个本身成绩优异的孩子一次机会,不要影响他的发展,但摆在眼前的事实是,无论父母还是孩子都严重违反了国家关于高考的政策和法律,破坏了高考制度在程序和实质上的正义公平,所以必须受到严厉处罚。有些高校透露出要录取这个作假状元的意向,但很明显的一点就是,无论是那个学校,只要录取了这个学生,就严重违反了国家法律与公平正义的社会道德。
造假状元必须接受取消录取资格的后果,至少有四个方面的理由足以让这个现实成立:
第一、状元涉嫌违反国家法律和政策。违法必纠是人人通晓的道理。我国相关法律和政策已经严格规定,参加高考的考生在民族成分上弄虚作假的,将被取消考试资格或者录取资格。这应该不是一句空话,尽管这样的规定在浩如烟海的造假浪潮中可能被人们忽略了,但它的确存在,它是国家制定出来的用以维护考试公平的制度和法律,只要有了“在民族成分上弄虚作假”的前提,就必然会产生被取消考试或者录取资格的结果。要承担这个结果,无论被取消考试资格还是被取消录取资格,造假状元都不可能被国内大学正常录取。而作为一些向他抛出绣球的高校,无论此举是为了真的爱惜人才还是为了别的噱头,一旦录取该学生,都将严重违反国家政策法律。
第二、成年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尽管参与造假的父母与状元本人都一再否认篡改民族成分自己并不知情或者似懂非懂,但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他们一家人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国家关于高考的政策法律只针对民族成分造假的学生作出了处罚规定而没有涉及其家长,但相信一定有相关的行政法规来约束和制裁其父母滥用职权或者以权谋私的行为,与高考相关的法律法规也需并不能制裁他们,但造假状元已经成年,应该对自己的事情有起码的了解和预见,也需要对自己的违法行为独立承担法律责任。一个成年人在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之后,没有理由不去承担起违法后果,否则法律的公平与平等将不复存在。
第三、取消录取资格是公平正义的要求。造假状元的行为显然违反了教育公平平等的原则,侵犯了其他学生公平竞争的权益,计划并且实施了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如果这种行为仅仅因为其学习成绩本就优秀而得到谅解和同情,社会及教育之公平正义将不复存在,芸芸考生的正常权益将日益受到更为严重的侵害。如果这件事情的结果仅仅是取消已经增加的民族生的几十个分值,将严重破坏现行高考制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姑息那些正在进行和即将在未来进行的类似违法行为。
第四、取消录取资格是诚信社会的要求。在社会发展到全体国民都力求诚信的今天,每一次重大考试都要签订诚心承诺的今天,如果在考试之前就已经明目张胆地实施了的造假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惩戒,无异于践踏和蹂躏尚还没有健全的社会诚信体制。也许这个孩子的成就真的很优秀,但作为一个刚刚步入成年的学生,他已经不具备两个现代人起码的行为准则:守法与诚信。试问如果这样的行为得不到惩戒,姑息了这个孩子这一次,在他的意识里,法律和社会诚信的分量又会有多重?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成绩优异而作奸犯科的状元还是需要一个真正知错能改守法诚信的未来人才?我想答案应该不言而喻。
法律与社会道德准则的标准与目的都是符合多数人并且维护其利益,如果姑息了这一次严重违反法律和政策明目张胆弄虚作假并且侵害其他考生权益的行为,那么多数人的利益谁来维护?社会的公正与诚信又将从何谈起?还有一点恐怕是更为可怕的,如果这一次姑息了这个事件中的所有人员,后来者还会惧怕法律还会恪守道德与诚信吗?如果这样明目张胆并且引起轩然大波的事情都能姑息和原谅,那一定是过高地估计了全体国民的度量,也极大贬低了国民道德与诚信的水准。
其实这一次的事情发生在六月的高考中而映射出来的绝非高考本身的问题,而是更为严峻的社会问题,那就是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和徇私枉法行为的轻率与普遍。高考制度本身虽然有待完善,但它是目前适合国家现状的有效制度,也是最大程度上能够保障公平正义的人才选拔制度。我们热烈地讨论这一次的状元造假事件,其实它只不过是目前普遍存在的权力泛滥的一个缩影,只是因为这件事情发生在六月,与许许多多孩子的前途密切相关,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谈到高考的利弊,制度的存留,而我更愿意的是看到很多人去关注和反思权力滥用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的社会问题。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救赎的可能。近些年来,社会日益走向公开文明,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都在发生在很大的改变,从野蛮的收容政策被取缔到人人唾骂的城管现象日益收敛,从贪官的名贵香烟曝光到虐猫的无德妇女被人肉,事无巨细,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公众的关注和诉求正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民众强大的舆论和监督力量正在为创造更和谐的社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在为某些不公正现象愤慨的同时,也应该冷静地思考而不是简单地只去评判是是非非。世界不接受我们但我们还必须同情这个世界,这是很早听到的一句话,不是很合适放在这里,但我想我们还是应该积极地关注这些社会问题并且各抒己见,毕竟它们关乎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前一篇:我国法律的怪圈让酒醉人驾车无惧
后一篇:身份造假比考场舞弊更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