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场哈萨克族婚礼

(2024-10-21 17:16:34)
标签:

文化

一场哈萨克族婚礼

2024年10月18      星期        

从古至今,婚姻是终身大事。我的新疆同事对待婚姻的态度也是谨慎而郑重的,他们大多都会选择自己心怡的对象结婚,哪怕为心爱的人出现等上一段时间也无妨。所以,你在新疆碰到大龄结婚或大龄未婚的青年可千万不要奇怪,谁不想跟自己最爱的人过一辈子呢?

    我六班的班主任,哈萨克族姑娘结婚了。非常荣幸,她也邀请了我,让我有机会见证她的幸福时刻,有机会参加一场真正的哈萨克族婚礼。

哈萨克族的婚礼从出嫁到迎亲,都是在歌声中进行的。我们在察县的哈族饭店只是她婚礼的一部分,还有很多环节是在双方家中举办的。参加哈族婚宴,你不必着急,他们约晚上八点,正常是十点之后,新娘和新郎在一阵阵音乐声中姗姗来迟。所以,来早了,先垫点桌上的糕点、糖果。这里,出礼金也很有意思,与时俱进,直接刷二维码支付就行了,会在进门处有专门的人记账,挺方便。

以前,哈萨克族的婚礼是“骑马娶亲”,现今普遍跟内地一样是“坐车迎亲”。如今,新人们不仅倾向于选择在酒店内举行精致的小型婚礼宴席,而且他们的装束也不再只是穿传统的民族服饰,而是选择现代的西装和婚纱。开席前,由双方家族年长的人送上祝福,或者请领导致辞。桌上的菜品和汉族婚宴不一样,大多是哈萨克族美食,以肉类为主,大块水煮肉,鲜美可口。肯定也少不了手抓饭,喜好肉食的朋友可以大快朵颐了。

如今,哈萨克族的人们不再亲自牵着成群的牛羊马匹去提亲,而是根据各自家庭的经济状况,赠送彩礼以表达心意。同样,新娘的嫁妆也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不再是过去那种用车装载的实物。礼品也是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礼品外,还可以选择送一些时尚的礼品或者体验类的礼品。

哈萨克族的婚礼很浪漫和温馨,在饭店的婚宴流程与其他民族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只不过他们更注重全民娱乐,所有人都可以进入舞池,与新娘、新郎一起共舞。

 

在哈萨克族,哈萨克青年男女的恋爱方式充满了诗情画意。如在各种聚会活动中,在生产劳动中,相互结识,或通过“姑娘追”等饶有风趣的文娱活动,逐步建立感情。成双成对信手放缰纵马驰骋于草原上,寻找俩人约会的小天地。当一对哈萨克青年男女选中了一块幽静之处,就翻身下马,将男女双方的马鞭交叉插在附近人们容易看见的地方。于是,有了这种独特标记的地方就成了哈萨克青年男女相互倾吐炽热感情、追求幸福和爱情的“伊甸乐园”。路过此地的哈萨克人看见它,都心领神会地绕道而去,默默祝福草原上又一朵盛开的爱情之花。

哈萨克人也对自己后代的婚姻大事非常重视,家长都要对男女青年双方进行严格周密的调查了解,经过考验,双方家长允许后才能定亲事。哈萨克的婚事总的讲要经过订婚、聘礼、婚礼等三大程序。但各地也不尽相同,有些还要增加许多道程序,如实访、观察、看门、订亲、送吃、看彩礼、过彩礼、喜礼、出嫁等,这些仪式通常都是女方作出决定,办或不办。     

哈萨克族订婚的年龄没有具体规定,一般从幼年至十七、十八岁都可订婚,但幼年由父母包办订婚的现象较为普遍。婚约一经缔结,便不能随意解除。经说亲后,如男女双方同意缔结婚约,即选定一个日子,由男方父母及近亲带上一匹马和其它一些礼品到女方家定亲。女方这一天也邀请亲友前来相会,并宰羊热情款待男方来定亲的人。

其次是举行“吉尔提斯”礼。所谓“吉尔提斯”,就是男方给女方送的各种结婚用品。“吉尔提斯”准备好后,请亲朋邻里来家里聚会,评论“吉尔提斯”是否合适。亲属们也带来礼物,以补主人所备之不足。其后,男方把准备好的“吉尔提斯”送到女方处。这一天女方也要举行仪式,名曰女婿“登门仪式”,或者叫“认门仪式”。这时,男女双方见面,“女婿”同“岳父”、“岳母”见面。至此以后,女婿方可公开去岳父家。

 

在过去,哈萨克人缔结婚约过程包括是说亲、订亲、展示彩礼、欢送新娘的弹唱、送亲劝嫁、揭面纱礼等。哈萨克族的结婚仪式十分隆重,结婚前都要举行一系列走访和喜庆娱乐活动,他们对氏族部落内的任何一家婚事都象自家办喜事一样热情参与、欢乐与共。婚礼这天,男女双方以及双方的歌手都要唱许多约定俗成的婚礼歌。其中新娘在最后离开父母家人时,要唱与父母亲人离别的哭嫁歌。姑娘出嫁后,第一次回娘家,娘家还要给姑娘送一份厚礼,有条件的一般要送100只羊,15匹马。哈萨克族男女在结婚后的在日常生产生活上有着十分明确的分工,属于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

哈萨克族的婚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男女方订亲以后,男方要给女方扎“持特”(三角巾、方巾)或戴“乌克”(毛头鹰羽毛),举行订婚仪式,只选择吉日交送聘礼时,女婿方可正式登女方家的门,订婚仪式在女方家举行。女方的父母在这天要给女婿吃羊胸部肉,以表示双方已正式订亲。附近的青年男女在这一天可以跟女婿打闹玩耍,如把女婿投到水池里或泼水,或者将衣服缀缝到花毡上,让女婿出丑等。订婚后,男方就可公开去女方家。

女方家举行出嫁仪式,一般要进行2~3天。此前,新娘要向亲戚及邻里辞行,而新郎及其亲朋好友作为迎亲者,早早就到女方家,帮助操办婚事。婚礼前一天,女方家宰羊炖肉,招待宾客,晚上举行对唱活动,对唱者一般是青年男女,气氛热烈,往往通宵达旦。

婚礼第一天,女方父母要准备一顶新的小毡房,放上陪送的嫁妆,并请来部落中一位年长而有声望的老人为新娘致祝词,祝她婚姻美满。新娘从这一天开始至离家出嫁,要和姑娘们围坐在一起,用幔帐遮挡住面庞。新娘的至亲密友用一种固定的“萨仁”曲调对新娘唱歌,内容主要是赞美新郎,劝新娘不要悲伤等。

第二天,应邀前来的亲戚、朋友纷纷给女方家送礼物,女方家举办喜筵款待来宾,并举办赛马、摔跤、姑娘追、叼羊等娱乐活动和各种婚礼歌的对唱活动。婚礼在歌声中开始,男方以新郎为主体,另选三四名能歌善舞的阿肯(哈萨克族民间歌手)作伴郎组成一大阵营,女方则以新娘为主体,另选三四名漂亮能唱的年轻妇女为伴娘。

第三天,新娘正式离家出嫁。一群年轻人围聚在姑娘的毡房外,唱“加尔、加尔”(劝嫁歌),用歌声送别即将出嫁的姑娘。在告别的歌声中,新娘拥抱、哭别亲人后,随着迎亲者前往男方家。新娘上马后,一般不让哭唱,不让多停留,也不让回头看,意思是不要过于眷恋家乡,要一心一意地跟随丈夫生活。

当新郎将新娘迎至家门时,新郎家举行迎亲仪式。新郎在离家还有一箭之地时先策马回家报信。新娘来到婆家毡房门前,迎候着的婆婆手持一盘糖果和包尔沙克(油炸的小面团)等食物向新娘身上撒去,参加婚礼的人们欢笑着拣拾这些带着喜庆色彩的食品。

新娘被迎进新房后,新郎新娘面对长辈站立,举行揭面纱仪式。揭面纱的必须是一位活泼诙谐、能说善唱的小伙子。他手持一根系有各种彩带的嫩树枝或小木棍,对着新娘唱“别塔夏尔”(揭面纱歌):

新娘来啦,快揭开面纱!

带上你的见面礼来看吧,

不要评论她鲜艳的服装,

先说说她的芳龄有多大。

新娘来了,快揭开面纱!

婆婆在向你把喜果抛撒,

这可是美丽巴蒂曼、哈依霞、哈蒂霞,

传说中的佳丽,名扬天下。

流苏的头巾垂盖住你的秀发,

不要整天沉闷,因为出嫁;

不要邻里搬弄是非,

让坏名声传遍天涯。

要学做贤人永做贤事,

让你的美名颂扬天下。

孝敬公婆,时时行礼,

与夫婿和睦相处,

这是祖传的遗训,

代代相传,我们永远传承它。

揭面纱歌一般要唱四五段,才能把主要内容唱完。大意是对新娘的赞美,并对新娘提出忠告,告诫新娘要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等。揭面纱歌像一条条教规,告诫着新娘。每唱一段,小伙子就要挑动一下新娘的面纱,好像在说:这条你记住了吗?唱完之后,小伙子用手中的木棍挑开新娘的面纱。

新娘向公婆屈膝行礼,并向毡房里的火炉内倒油,火炉燃起熊熊火焰,举行“拜火”仪式。在场的人们都望着那熊熊的火焰念道:“火神娘娘啊,油神娘娘啊,给我们把福降!”以此来祝福新婚夫妇生活幸福,人丁兴旺。此时,人们争相观看和戏逗新娘。新郎的母亲拿出带颜色的布,撕成宽窄不等的布条,分给前来贺喜的人们。

新婚夫妇合饮一碗由毛拉诵过经的圣水或由老人倒的茶,长者还要为新人做“巴塔”(祝福)。接着,请新娘坐在新宰羊的羊皮上(哈萨克人认为坐在这种羊皮上会使生育顺利),并给她端来一盘羊肉。新娘首先把羊肉递到公婆面前,请他们先吃。在得到公婆的允许后,她才能吃。

之后,宾主宴饮。宴毕,举行叼羊、赛马、姑娘追、摔跤等娱乐活动。晚上,为庆祝新娘的到来,新郎家举行歌舞晚会,盛情款待宾客。阿肯们弹着冬不拉,唱着欢乐的歌,为新人祝福。赞歌一直唱到第二天破晓。哈萨克族的婚礼,从歌声中开始,在歌声中结束。

 

哈萨克族旧时的婚姻大多数是由父母包办的,属明显的买卖婚姻。所以以女为贵,注重门第,彩礼也因门第差别悬殊,富者赠骆驼百峰,相当于500匹马或者1000只羊。贫穷人家,男方也要给女方送“吃奶礼”、“成婚礼”以及衣物等等。缔结婚姻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财礼的多少。在过去的哈萨克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话“美丽的姑娘值八十匹骏马,一个人生下几个女儿,就可以成为一个大巴依(即大地主、大富豪)”。所以贫穷人家就了有“换门亲”的习惯,以抵消彩礼。

    如今,这种习俗和观念已有了很大转变。哈萨克人的结婚择偶仍然十分讲究门当户对。另外,男方家庭还特别注意女方的母亲,他们有句谚语:“母亲是女儿的影子,母亲好,女儿也一定错不了。”

    按照哈萨克的习俗约定,同一部落的人一般不得通婚,如果通婚必须在七服以上,还须征得部落的长者同意,联姻的两家人还需有七水之隔。不管是否同父母所生,只要吃过同一女人的奶水,就如亲兄妹,不能结婚。因此哈萨克人十分注重部落外通婚,这是哈萨克人为繁衍人口自然形成的优生制度。

哈萨克的婚姻制度一般是终生的,通常不允许离婚。旧时还有“安明格尔”的婚姻制度,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遗俗,妇女死了丈夫之后,如果要求改嫁,一定要嫁给亡夫的兄弟或近亲,或在本部落中为其选择一人,若此人不同意娶她,才可以自由改嫁,通常中年妇女丧夫之后,大都不再改嫁。不愿改嫁的寡妇,被认为是有德行的,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社会的称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