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文学盛宴:十项天问大奖揭晓
(2024-10-22 16:01:20)
标签:
文化 |
科幻文学盛宴:十项天问大奖揭晓
2024年10月19日
【展示主新闻】
10月18日下午,首届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成果发布会在成都科幻馆雨果厅举行。本届大赛由中国作家协会指导,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中国作协社联部主任、大赛组委会常务副主席李晓东,世界科幻协会品牌保护委员会委员本·亚诺,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秘书长、大赛决赛首席评委王红卫,知名科幻作家、大赛决赛首席评委何夕,“雨果奖”获得者赵恩哲,《科幻世界》杂志社首任总编辑谭楷,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科普科幻作家吴显奎,南方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幻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大赛决赛首席评委吴岩等来自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科幻领域创作者与从业者齐聚成都科幻馆,分享热爱,交流创意。
本次成果发布会主题为“共生纪元·创想无界”,既是对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主题的延续,又强调了科幻的无限可能性和跨界融合的特点,希望推动科幻文化交流和产业发展,强调跨界融合和创新性,鼓励人们打破界限、拓展思维,共同创造一个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想象力的科幻世界。
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正在开启一扇通往未来的门。在这里,所有人的“天问”,都像是一颗宇宙中的星辰,照亮着华语科幻文学的未来。
2024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获奖名单(部分)
最佳长篇科幻作品 《井中之城》 刘洋
最佳中篇科幻作品 《笛卡尔之妖》 分形橙子(于鲲)
最佳短篇科幻作品 《土楼外的春天》 海漄(秦舟)
最佳科幻影视剧本 《流浪地球2》
(吴亦铮《人民网·成都日报》2024年10月19日,有删改)
【相关评论】
科幻承载着中国人对未来的向往和期待
何夕
这届“天问”参赛作品代表了近年来华语科幻创作的最高水平:“这些作品题材涉及广泛,其中不少优秀作品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一些作品以前已经看过,这次因为评审的机会再次回味,感觉颇有收获。”
近年来科技飞速发展,科幻和现实的界限正在被不断打破,这些参赛作品很好地反映了这个趋势,甚至部分作品里展望的未来可能很快就会成为现实。“就总体而言,虽然近期科幻作品的关注点基本没有超出之前的科幻内容,但就像一位科幻迷曾经说过的那样:‘科幻一直都在等待现实社会慢慢赶上来’。”
更期待年轻作者的作品能够获奖,“科幻非常需要新鲜的力量。”在评审过程中,让他印象十分深刻的是一篇关于“时空穿越”的长篇科幻小说,虽然这篇小说探讨的科幻内核之前就曾经在一些小说和影视作品中出现过,但何夕认为,这篇作品的闪光点在于故事人物真实感人,文笔隽秀,阅读体验流畅:“我个人观点,科幻内核的创新很重要,但绝非唯一要素,科幻作品的优劣需要综合评价。”
100多年前,鲁迅曾在《月界旅行》前言中指出,“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何夕认为,科幻在其他国家可能只是一种文化现象,但中国科幻从一开始就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中国当前的科幻热潮具有坚实的基础——人口综合教育水平在全面提升。科技飞速发展正在大幅改变社会的整体面貌,科技社会中的人们亟需新的文化解释和文化创新,科幻承载着中国人对未来的向往和期待。”
(《红星新闻》2024年10月19日,有删改)
【思辨解读】
科幻作品的创作是建立在严谨扎实的科学知识基础上的,同时它又是一个不断刨根问底、寻求规律,并通过技术改进不断拓宽想象力边界,以实现更具突破性的探索过程。科幻文学的创作需要深厚的科学素养和人文底蕴,除了科幻内核外,还应有深入人性和反省现实的能够打动人心的东西。科幻文学是连接现实与未来的桥梁,也是展现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口。它来源于现实,又极大地超越现实,体现人类的智慧和对未来的思考。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相信中国科幻文学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