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咏临边壮心惊
(2024-10-14 23:01:46)
标签:
文化 |
祖咏临边壮心惊
2024年10月8日
祖咏是盛唐时期的小众诗人,一生平平,事迹不多。他像一颗微茫的流星划过历史的星空。即便如此,也曾留下光辉的文字,闪烁过耀眼的光芒。所以我尽可能地还原他的一生,并且剖开他生命里的某一段时光,借以窥探他的内心深处,真正走进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的生命,以此致敬每一段普通又伟大的生命时刻。
祖咏(699~746年),洛阳人,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开元十二年(724年)26岁中进士,却未授官。曾因张说推荐,任过短时期的驾部员外郎。
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唐王朝以范阳道为东北边防重镇,以并州长史薛讷为同紫薇黄门三品,帅兵抵御契丹。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斩契丹王屈烈及可突干。大约在公元714-734年这段时间,祖咏游宦范阳,写下了壮怀激烈的这首边塞诗——《望蓟门》。以祖咏26岁中进士这一确切时间为锚点的话,这应当是他青年时期写下的一首诗。
“燕台一望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祖咏生活在洛阳富庶繁华、文化锦绣之都,年轻的他第一次来到边塞,而且作为盛唐时期的热血男儿久闻边塞重镇威名,所以今朝亲临“一望客心惊”。“燕台”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前有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广为流传,此处代指燕地,泛指诗人所到的平卢、范阳一带。清代胡以梅在《唐诗贯珠笺释》中赞其:“通首有气色,是盛唐格调。”起笔即用一个壮大的地名,一上来就给全诗奠定下了一个大格调、大气势。接着“客心惊”既描写了诗人初临边塞的内心感受,又为下文张本,同时引起读者的好奇——“心惊”到底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心惊”呢?
接着,诗人宕开一笔,先不着急写“望”中所见,而是先声夺人,从听觉角度写,一惊笳鼓喧天。“笳”,胡笳,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听到这种乐器声增加了边境异域的新奇感。在险要的边塞重镇,迎接诗人的不是熙来攘往的商旅贩夫,也不是车水马龙的街市,而是笳鼓喧天、声声震耳的军营号令之声。循声望去,是一个个布列严整的营帐和一列列纪律谨严的军队。显然,这样的阵仗既震撼了诗人,也使一颗年轻向上的心备受鼓舞和欢欣雀跃。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边塞辽阔的天宇、独特的山川气象打开了诗人的视野。在一片笳鼓喧天的声音之后,诗人调用他的色彩视感和体肤触感来展现了一派整峻高亮、气象雄壮的边庭景象。想象一下,诗人千里迢迢来到边庭,初涉如此雄伟壮丽之地,游目纵观,那种内心的激动之情,他恨不得调动起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来感知边地的一切。所有事物在他眼里既是别样新鲜的,又是极鼓舞人心的。万里寒光生于万里积雪,极目远望,严寒初降,万里冰封,大地上积着厚厚的冰雪,这是一个天寒地冻的世界,连空中也是雪上反射出的寒光。光照是冷的,色彩是冷的,呼吸的空气是冷的,喧声是冷的,身体感受到的每一寸都是冷的,这是一个极具寒意的冰雪世界,但作者的心头却像火山喷发的岩浆一样,是滚烫的。
“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在边庭这样冰天雪地的极寒世界里有一团最耀眼的红,曙光映照着它,将温暖洒下大地。那团耀眼的红就是在曙色中高高飘扬的军旗。那里是诗人心之向往的所在,那是诗人不远千里、万里追寻的地方,一个令诗人心灵震颤、热血澎湃的地方。所以,前面所有的边地极寒的奇幻景象都是为了衬托诗人心中的那抹耀眼的红。二惊沙场塞色波澜壮阔。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边地皑皑白雪,发出耀眼的寒光,战旗在曙色中猎猎飘扬,军营中传来笳鼓喧喧之声,一切显得肃穆而庄严。诗人在一通光色声影的描述中,透露了自己登高望远时内心的无比震惊。环境如此恶劣,条件如此艰苦,但边防军队的士气却是斗志昂扬。不仅士兵们在笳鼓声中整齐地操练,就连一处处燃烧的烽燧也一直延伸到与胡地的月光相连。雪光、火光、月光三者交相辉映,连成一片,更衬托出塞上边庭的奇伟壮丽、辽阔雄浑景象,同时还渲染了一股浓重的紧张的战斗气氛。蓟门位于渤海和燕山山脉之间,带山襟海,是拱卫大唐江山的天然屏障,所以这里也是边疆要地。这里诗人从地势角度来讲,在战争的烽火遮天蔽月的年代,靠山临海的蓟城就显得格外险要了。所以,三惊军情险要。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就是这里了,诗人下定了决心要将所有的雄心壮志投放到这个让他激情满怀的地方。他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觅取封侯的故事和终军请缨、出使南越的史实来激励自己,雄心勃勃的他也要像他们一样投笔从戎,驰骋沙场,平定边患,为国家建立不世之功。四惊少年壮志。
从这首诗不难看出,初出茅庐,奔赴边庭的诗人对这个雄奇壮丽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对自己的未来也满怀希望。整首诗中都洋溢着年轻诗人的壮志豪情。因为这份澎湃磅礴的感情,才让这首诗读来格外惊心动魄。
可惜,并不是每一个人的满腔豪情抛洒出去,都能收到相应的回报。祖咏去过边庭,中过进士,却在仕途上一直郁郁寡欢。他与王维交谊深厚,常有诗歌赠答酬和。王维《在赠祖三咏》一诗中说:“结交三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勤苦)余不浅。”由此可见其流落不遇、贫病勤苦的人生境遇。祖咏晚年隐居汝水岸边,渔樵终老,终年48岁。想来郁郁不得志的人生际遇对他的打击还是相当大的,再加上生活的清寒,致使诗人在贫病交困中早早离开了人世。但他却留下了不少恬静闲适的田园诗和含蕴深厚的山水诗,为大唐诗歌和华夏文明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疆里人家】
平凡而伟大的她
高一(9)班 关灵玉
她的双手粗糙而温暖,散发着岁月的痕迹。她是那个默默付出,从不索取的人,用她的爱包裹着我,让我感受到世间最柔软的力量。在我心中,她是最伟大的母亲,也是我永远的依靠。每当夜幕降临,她总是最后一个安然入眠的人。疲惫的身躯却承载着家的温暖,背负着无数的期待。她是我生命中最闪亮的星,照亮前行的道路,给予我力量与勇气。
妈妈的笑容总是如同冬日的暖阳,驱散我心中的阴霾。每当放学回家,那一声“宝贝,回来了”总让我倍感温馨。她那句“吃饭了”犹如春雷,唤醒我所有的味蕾。
妈妈的厨艺高超,她总能把一道道普通的家常菜烹饪得色香味俱全。每当家中有客人,她总能大显身手,让人赞不绝口。她总说:“民以食为天,吃得好,才能身体健康。”她的每一道菜,都是对家人深深的爱的体现。
我记得小时候,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我那时候还小,和一个小朋友争吵,泪水不争气地涌出眼眶。妈妈走过来,轻轻拭去我的眼泪水,用那充满慈爱的目光看着我,仿佛在说:“宝贝,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总会有,但妈妈会一直陪着你,直到度过困难。”
我的妈妈虽然是一个平凡的妇女,但是她身上的勤劳和善良,却让她显得与众不同。即便工作再繁重,她总能乐此不疲,操持家务。她的生活简单而充实。
每当回忆起妈妈的爱,心中涌动着无限感激和爱意。她的细心呵护和无私奉献,让我感受到世间最伟大的母爱。在生活的道路上,有妈妈的陪伴,我倍感幸福与安心。在这个世界上,有您的存在是我最大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