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素材之那些高级的跨学科理论(中)
(2024-10-13 18:23:43)
标签:
写作 |
玩转素材之那些高级的跨学科理论(中)
(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高级中学的作文公开课12)
2024年10月5日
PPT:【鸟笼逻辑】
鸟笼逻辑被认为是人类无法抗拒的10种心理之一,是由一个心理学故事引出的效应。在房间最显眼之处挂一个美丽的鸟笼,过不了几天,主人必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因为这比无休无止的解释和说明要轻易得多。这就是鸟笼逻辑。
鸟笼逻辑的原因十分简单,即人们大都会采取惯性思维。在故事中,人们习惯性地认为,鸟笼必定是用来养鸟的。而在生活中,人们也往往受制于强大的习惯性思维。
生12:这个“鸟笼逻辑”写在作文里,可以告诉我们要懂得断舍离,当拥有一双鞋子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买一套衣服与之相配,所以在买之前先要考虑自己需不需要这个东西。
师:哦,断舍离,你是从材料前部分得出的结论。好,请坐,下一个。
生13:可以用到创新里面。
师:要怎么创新?
生13:不要用“鸟笼逻辑”来推断……
师:什么叫“鸟笼逻辑”?换个词解说。
生:惯性思维。
师:生活里面有哪些习惯性思维?
生13:刻板印象。比如说一个小孩拿过别人东西,然后班上东西丢了,就自然会想到他。
师:那怎么跟创新联系起来呢?
生13:突破惯性思维,用逆向思维来创新。
师:在一些时候,好的惯性思维是有利于我们迅速快捷地认知和适应这个社会的。但当人们把惯性思维用到各个角落时,惯性思维就成了一种刻板印象。它会限制我们的想象力,削弱我们的创新能力。如果陷入鸟笼逻辑当中,我们会成为墨守成规的人。很好,请坐!来,下一个。
生14:可以用在购物上。我们在购物软件上下完单后,页面都会贴心地出现一大堆与之搭配的物品,这种个性化的推荐常常会使消费者忍不住多下几单。有时只想买件衬衫,看到商家的搭配推荐后,会觉得我也需要这样的裤子或鞋。等收到货后才发现这些搭配品可能不需要,甚至早就有了……
师:购物软件就是利用了“鸟笼逻辑”。好,下一个。
生15:由于人们对事物是有固定的偏见的,比如一个杯子,我们对它的习惯性认识就是,它是用来喝水的,所以,我们就不会用它去装笔。
师:很好,杯子不仅可以用来喝水,我曾经用它锤过钉子。要跳出既定立场和观点,以更宽广的视角来审视事物。好,请坐。下一个。
生16:我讲的是“刻板印象”,比如男性干的事情,有些人就会认为女性干不了。
师:这让我想起一部韩剧叫——
生:《大力女子都奉顺》。
师:一般情况下男子力气大。这部韩剧就是一反人们的惯性思维和刻板印象,以此噱头来吸引人。嗯,非常好。来,下一个。
生17:做买卖,先卖个鱼缸给顾客。顾客看到鱼缸里没有鱼,就会再去卖鱼。
师:你跟那个买椟还珠反过来应用了。一个精美的鱼缸,缺少鱼,那就可以一条龙服务。我倒是看到生鲜超市里,付账的时候老板会搭几根葱或一个姜给顾客,利用人的爱占便宜的思维拉拢顾客。很好啊,我发觉同学们思维逐渐打开了。看下一个——蘑菇定律。
PPT:【蘑菇定律】
蘑菇定律是指初入世者常常会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或打杂跑腿,就像蘑菇培育一样还要被浇上大粪,接受各种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处于自生自灭的过程。蘑菇生长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人的成长也肯定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这就是蘑菇定律,或叫萌发定律。
蘑菇定律是20世纪70年代由一批年轻的国外电脑程序员提出的。如今,蘑菇定律被广泛用于心理学和管理学。心理学上对蘑菇定律的官方总结是:任何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注定会经历不同的磨难,遇到各种荆棘。被磨难、荆棘击倒的人,就必须忍受生活的平庸;战胜磨难、荆棘的人,则能突出重围,拥抱卓越。
生18:消除不切实际的幻想。很多年轻人走出校园时,认为自己一开始工作就应该得到重用,但由于缺乏担当重任的能力,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消除不切实际的幻想,才能慢慢成长起来。
师:非常好,我相信你将来进入职场应该比较顺利。记住了,进入职场都有三年“萝卜干子饭”要吃。过去当学徒,一定是要吃苦的。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自强自立,不断增强自身实力,以实际行动来证实自己的价值。非常好,下一个。
生19:如何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和打击。
师:这个话题很好,有解释吗?
生19:如果你被挫折打败的话,就不得不接受自己的平庸;但是如果你能坚持下去,正确看待挫折,挫折能磨练你的意志和耐力,能帮助你加速适应社会,做出成绩来。
师:好,请坐。其实,这一点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你看,蘑菇是很寻常的植物,也就是说,只要你们能经受住困难和打击,调整心态,主动适应,就能有所作为。好,下一个。
生20:可以应用在关于苦难的主题里。只有经历了磨难,才会走向成功。苦难也是一所好学校。因为太艰辛而放弃的话,是不能成就自己的。
师:嗯,你有句话说得特别好,“苦难也是一所好学校”。来,下一个。
生21:可以用在工作上。刚工作时,总是不受重用,还会受到上司、老板的指责和批评,从而产生失落感和碰壁感,但是只要坚持不懈,就像蘑菇一样,长得足够壮,才会被人重视。所以,告诫刚入职的年轻人,不急不躁,当你付出的精力和时间足够多,才会一鸣惊人,踏雪至山巅。
师:现实就是如此,不必抱怨,说不定这是上天的考验,“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生22:可以用于磨砺人的主题。人的成长也跟蘑菇一样,经历一段在黑暗中孤独奋战的历程,那是最难熬的,坚持不下去就会被埋没。在破土之前,唯一能做的就是坚持把事情做到极致。只有忍受生活的平庸,战胜磨难,才能突破重围,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师:就像珍珠,是经历不断磨砺才形成的。来,下一个。
生23:适用于人的成长过程。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磨难,不向苦难低头,勇于面对,战胜它才能得到想要的生活。
师:对,哪怕是衔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官二代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苦难的。成长,又是一个话题。下面是“卢维斯定理”。
PPT:【卢维斯定理】
卢维斯定理:美国心理学家卢维斯提出,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卢维斯定理看似简洁明了,但其道理不经过咀嚼是不好领会的。正如卢维斯所预料的那样,大多数人都陷入了谦虚的思想误区,认为谦虚就是在某方面把自己想得很糟。所以也常常会听到人们说“我这方面不行啊”“我怕拖后腿,还是算了吧”“我没有把握,就试试吧”。其实,这些话语当中都有“把自己想得很糟”的成分。有时候明知自己可以做到,也会如此表达,担心不这样会被扣上不谦虚的帽子。
生24:卢维斯定理可以运用到怎样学会谦虚上。做人首先要学会谦虚,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将别人想得很糟糕。
师:不要自负。
生24:还要处理好谦虚的尺度。对自己不足的地方要谦虚地学习,但擅长的地方应尽自己所能去完成,不能因为过度的谦虚失去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
师:嗯,非常好,说得很充分。对于自己擅长的,也要当仁不让。好,下一个同学。
生25:可以用于把握机会,不能过于谦虚。
师:从把握机会的角度来说,很好。
生25: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遇到事要以“我可以”“我能”的态度来鼓励自己。根据具体情况,全面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师:你是对“我很糟糕”“我不行”的逆向思考。非常好。其实也可以用于工作效率上。在工作中,我们应脚踏实地,正确地认识自己,不小瞧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把自己看得太高伟或想得很糟糕,而是完全不想自己,从而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好,下一个。
生26:对事物选择,不能犹豫不决。
师:我觉得你走到他心里了。凡是说“我这方面不行”的人,其实他真的不见得就是拒绝。如果老板说:“就你了。”你猜他会怎么做?
生:做得很好。
师:对,他内心里面可能是犹豫的,他希望别人推一把。但是这个世界上有别人推吗?大部分需要自己决断。
生26:卢维斯定理的核心观点是,谦虚不是将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去想自己。这意味着谦虚不是自我贬低,而是摒弃自我意识,接纳外部世界的多样性和广阔性,保持开放的心态去理解他人和世界。非常好。
师:非常好,很深刻。摒弃自我意识,接纳外部世界。很好,下一个。
生27:国际交往。我们和其他国家交往中,不能因为在各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就骄傲自大。
师:所谓“中国威胁论”。
生27:要有居安思危的思想。
师:但也不能过于谦虚,过谦也会被别人瞧不起。尤其是强大的国家,强国未必会同情弱国。反而是你的强大,才能让他正眼相待。也可以用于人际关系,通过正确认识自己可以减少冲突,减少关系的恶化。来,下一个。
生28:用在职场中。不能过于谦虚,应该把握住每次机会,表现自己。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我们在真正有把握和擅长的事情上不需要客套式的谦虚,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要凡事都把自己看得很糟糕,只需在真正需要谦虚时谦虚。
师:非常好,你也给前面的同学提供一个度。我们该怎么把握这个度,就是实事求是。我觉得每次作文课都应该让同学们多发言,亮点很多。
PPT:【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相信蝴蝶效应大部分人都听说过,它是由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提出的。它通常被这么阐释: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通俗点来说,就是一个微小的行为可能最终会起到很大的效果。
生29:可以运用于防微杜渐。即使很小的事情,如果我们发现它刚刚暴露端倪或刚刚发生的时候不加以防范的话,小的问题就会逐渐变成大的问题。
师:好,小事可能会引起大的祸乱。
生29:比如说经济学中,一个微小的经济变化可能会引发整个市场的波动;在社会学中,一个小群体的行为可能会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
师:我想到陈胜、吴广起义,只是因为一件小事、一个小人物,没想到却掀起社会变迁的大风浪。
生30:一位老师对学生的一句鼓励的话语,可能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对某个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个兴趣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业选择,甚至改变他们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轨迹。
师:一句话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我想起心理学上有个“皮格马利翁效应”。讲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做了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随意从每班抽几名学生告诉校长、老师,这些学生被鉴定为将来会是很优秀的学生。后来这些学生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实际上他们也没做调查,只是进行了积极暗示,之后在老师、学校等多方的关注之下,唤起了学生的自尊、自爱心理,主动、积极走上成功之路。
生31:短视频上有这样的画面,就是面试的时候,地上有张纸,别人都没有把纸捡起来,就一个人把纸捡起来,然后他被录用了。
师:通过一件小事,能看出一个人的素养。我跟你差不多年龄时候,也信这样的话,现在发觉因为类似这样的考验找到工作的几率很小,用人单位录用人还是看工作能力。
生32:用于警示和预防。不要因为一些小事情失去机会,处理好一些细节,可以排除对自己不利的一些因素。
师:你是反过来思考的,警示大家都不要因小失大,包括刚才同学说的,还是要相信做人起码的素养在关键时候可以帮到自己。好,请坐。
生33:可以用在竞争上。可以通过放大对手的劣势,改变他的一些习惯。了解对手可能会做出一些错误的选择,或者经常犯的错误,然后诱导他,让他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打败对手。
师:你可以做阴谋家,通过研究人性的弱点击败对方,细思极恐。其实“蝴蝶效应”也说明一个微小的变化能影响事物的发展,所以问题的解决往往要回溯到初始条件,要对初始条件保持极端敏感。也就是说,在一个动态系统中,初始条件的细微变化会导致不同事件发展的顺序有着显著差异。
其实,像这样高级的跨学科理论非常多,我还罗列了一下定律,听听同学们的解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