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素材之那些高级的跨学科理论(下)
(2024-10-13 18:27:01)
标签:
写作 |
玩转素材之那些高级的跨学科理论(下)
(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高级中学的作文公开课12)
2024年10月6日
PPT:
1.皮格马利翁效应
3.水桶效应
5.马太效应
7.手表定律
9.帕金森定律
11.首因效应
13.晕轮定律
15.踢猫效应
17.阿伦森效应
19.旁观者效应
生34:安慰剂效应。病人明明知道药效是没有用的,但是在心理上还是得到了安慰,相信这是有效的。这种治疗并不是药效产生的效果,而是心理作用的结果。
师:对非常好,其实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很多,也有对自我的一种积极暗示。来,下一个。
生35:垃圾桶理论。垃圾桶理论最初是在企业中运用的,在决策前员工会提出多种方案,但这些方案往往被搁置或忽略,最终只有少数能被采纳执行。这个过程类似于垃圾桶,员工提出的解决方案像垃圾,而最终被采纳的则是从这些垃圾中筛选出来的金子。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人们的负面情绪和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就会像垃圾一样,不断堆积,最终导致难以收拾的结局。在我们学习生活中,垃圾桶理论提醒我们要及时释放负面情绪,不要让它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师:哎,非常好。上半学期,学校开展心理活动,其中设置的宣泄信箱就类似垃圾桶,让我们可以倾倒自己心中的负面情绪。好,下一个。
生36:250定律。每一个顾客后面大概有250名亲朋好友,如果你赢得一位顾客的好感,就可能会赢得250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那个顾客,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个人的好感。
师:与人为善吧,全是菩萨。(师生笑)来,下一个。
生37:旁观者效应。旁观者效应也称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独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做出积极的反应。但是,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集体中的每一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责任。
师:公开课就使用了旁观者效应,有老师听课每个同学回答问题都会认真谨慎,准备得也更充分。
生38:刺猬效应。刺猬效应来于西方的一则寓言,说的是在寒冷的冬天里,两只刺猬要相依取暖。一开始由于距离太近,各自的刺将对方刺得鲜血淋漓。后来他们调整了姿势,相互之间拉开了适当的距离,不但互相之间能够取暖,而且很好地保护了对方。这一效应原理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日常相处要保持适当距离,教育者可以多让受教育者独立思考,自己去理解探索,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师:其实,人和人的相处中也合适采用刺猬效应,保持适当的距离。
生39:水桶效应。意思大概是,水桶里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个木板。
师:也称为短板效应,往往那些薄弱环节决定了整体的效能或表现。与之相反,还有一个“长板效应”,就是木桶最长的一根木板决定了其特色、优势、魅力和竞争力。两个都是管理效应。
PPT:【作文原题】
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课文中有不少经典语句,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从下列语句中任选其一,也可以从本单元课文中另选一句,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题目自拟。
师:好,刚才说了这么多跨学科理论,最后都要归结到作文运用中去。其实在同学们发言过程中已经在应用了。这是本次月考的作文题,现在用刚才提到的理论来写一个作文片段。写好了就开始分享。
生40:我是把蝴蝶效应运用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强调的是事情的开端与积累,蝴蝶效应则表明,微小之事可能引发巨大影响。我们的每一个小行动就如同蝴蝶扇动翅膀,千里之行的第一步虽然微小,但意义非凡。这一小步或许就是引发未来巨大改变的开端。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每一次小小的努力可能产生连锁反应。“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一个小的积累行为都可能形成蝴蝶效应,推动我们向着目标大步迈进。可见,重视每一次行动的重要性。
师:非常好,用得挺恰当的。来,下一个。
生41:我用的也是蝴蝶效应。“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成功源于小事的积累,小事不小,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一粒沙中包含一个世界。世界很大,其实也很小。说它大,就是因为它是由小积累而成的。一件事情的成功是由许多细节因素构成的。我们把所有这些因素都做好,成功就会是一种必然。而蝴蝶效应就是告诉我们:细节影响全局。你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决定最终结果的力量。
师:嗯,解释得非常好。下一个。
生4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认识自己是认识别人的基础。正确认识自己是人生旅途成功航行的第一步。在茫茫人海里,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剧本。在这个喧嚣社会中,我们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我。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避免“羊群效应”现象,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我们每个人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都不同,别人的方法不一定对你都有用。我们要找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战胜自己,到达人生顶峰。
师:反“羊群效应”,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才能抵达成功。非常好,很完美。来,下一个。
生43:我是把“刻板印象”运用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上的。人与人的交往都是将心比心的,只有懂得为别人考虑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真情。在生活中,很多人用“刻板印象”看人,总是不自觉地把人归为各种类型,从而忽视了个体差异。但事实上,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地位、角色不同,不要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来考虑问题,不能把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强加给别人去做,要懂得从别人的立场看问题。
师:从自己的角度、从一类人的角度去看问题,这也是刻板印象。很好,下一个。
生44:我是把“蝴蝶效应”用到“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上。“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一个人的善意或恶意都是从微小的行动开始的。比如向别人伸出援手和关爱,就会激发别人的善意,就像一只蝴蝶轻轻扇动翅膀,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促成整个社会形成“兼相爱”的良好氛围,保障社会的安定、安全。反之,“蝴蝶效应”也会促使社会的负面问题逐渐放大,最终导致社会的混乱和不安。“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体现在社会的长期发展中爱与恶的积累所带来的不同结局。
师:嗯,非常好,爱可以起连锁反应,恶也是如此。这让我想起“踢猫效应”
生45:我用的也是“蝴蝶效应”,用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上。但是我和他们还是有一点点不一样的。
师:没事,说吧。
生45: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努力的人总会成功。一步一步朝着梦想之地稳步前进的人,终将抵达梦想之地。忆昔,通过经年墨染池水的努力,王羲之得以以行云流水之势,书出绝世之序;抚今,若不是拥有半生研精覃思的积淀,屠呦呦也无法从古籍中受到启发,提取出抗疟新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目标有多么高远,哪怕困难似关山难越,只要我们在行动,在前进,就是在不断缩短我们和梦想之间的距离。就如同蝴蝶效应一样,微小的变化可能在一段时间内逐渐积累,最终导致系统的剧烈变化。这种积累过程使得微小的初始变化能够在长期内产生显著的影响。
师:其实,你前面说的时候,我还蛮紧张的。因为你的关键词是积累,而蝴蝶效应是细小的行为逐渐引起严重的后果。但是你在解释蝴蝶效应的时候,很巧妙地加上了积累的元素,蝴蝶效应是一点点的积累,一个个的连锁反应才造成的。这样就切题意了。非常好,请坐。我们一定要学会恰到好处的阐述。来,这边。
生46:“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250定律”提醒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和重要,虽然我们无法与每个人都保持深厚的联系,但正如《兼爱》里所说的“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我们拥有好的交往能力,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就能促使我们朝更好的方面发展。
师:可以将定律和观点结合得更紧密一点。我们下面一个挨一个地发言吧。
生47:我用的是“两分钟定律”。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两分钟定律”,它是指如果你想做某件事,一定要在两分钟去做。当你去实践做一件事情,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现在就去做,一种是等会去做。如果你选择等会儿去做的话,那会很不幸,拖延就开产生了。当你下定了决心去做这件事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这个过程就会变得顺利很多。
师:你要说什么观点?
生47:万事开头难,别想太多,先做起来再说。
生48:我用的是“卢维斯定理”。“卢维斯定理”强调的是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与老子所说的“自知之明”相契合。这意味着一个人需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包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样才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发展和成长路径。
师:这是讲自律。很好,来,下一个。
生49:我是将“墨菲定律”用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中。仅仅自知还远远不够,人还应当自信,正如“墨菲定律”所说,越害怕发生的事,反而往往就会发生。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去完成一件不可能的事;我们不应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一件事。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因相信自己而闻名于世。他们坚信,自信是成功的源泉,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不是心血来潮。它是理想进取中折射出的生命之光。人生是非成败变幻难测,只有意志坚强,持之以恒,并且心中有信任的人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
师:嗯,自信。来,下一个。
生50:我讲的是“自知之明”与“乔哈里窗效应”。“自知之明”是个体全面了解自我的能力,而“乔哈里窗效应”则将人的内心世界分为四个区域:公开区、盲区、隐秘区和未知区。通过扩大自己的公开区,缩小盲区和隐秘区,个体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例如,定期进行自我反思,与他人进行开放性的沟通,接受他人的反馈。都是认识自我的有效途径。
师:好,这是自知。来,下一个。
生51:希腊阿波罗神殿的门楣上刻着两个词,意为:“认识你自己”。很多人一辈子都在揣摩他人,却很少探究自己。但人这一生的关键就在认清自己,这样才能活得通透。正如老子所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道了解他人叫智慧,知道了解自己叫聪明。心理学上,达克效应告诉我们,能力欠缺的人往往会在欠考虑的决定基础上得出错误的结论,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无法辨别错误行为。这告诫我们,认识自己的无知,正确认识自己,正视自己,找到适合的位置,方能成就人生。
嗯,好,非常好。今天,我们讨论的是搜集和运用高级的跨学科理论的话题。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精彩,相信同学们这样坚持下去,你们将不仅收获一个更加强大的素材库,而且你们的写作水平也会迈上一个新台阶。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