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递进,高阶挑战让你走向作文巅峰
(2024-08-28 17:33:49)
标签:
写作 |
层层递进,高阶挑战让你走向作文巅峰
(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高级中学的作文公开课10)
2024年8月28日
师:好,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启下一轮的作文之旅了,欢迎大家回到我的作文课堂来。因为我们高二有新组合的成员,有新同学、新朋友,所以我们把以前讲过的内容再回顾一下。
PPT:【前情提要】
名字里有一份深情:给文章拟题
1、活用动词
2、“多元结构法”
3、巧用辞格法
4、引用、化用诗词俗语法
5、逆向思维法
师:好,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名字里有一份深情:给文章拟提”。你们的名字肯定也是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等长辈倾情拟定的,说不定还翻了不少资料,查阅了不少的文献,才给大家取了一个特别吉利的特别美好的名字。同样,作文的拟题也要特别用心,我们看一下当时学了哪几种拟题方法。
生:活用动词。
师:嗯,注重动词的使用。
生:多元结构法。
师:所谓多元结构法就是几种元素的组合,比如说《峨日朵雪峰之侧》,“峨日朵雪峰”“侧”,两元或者有的是三元的。
生:巧用修辞格。
师:这是最常见的,比如说比喻、拟人、借代、对偶等等。
生:化用和引用诗句俗语。
师:就是引用或化用成语、诗词等。
生:逆向思维法。
师:比如“给失败唱赞歌”。失败了怎么能唱赞歌呢?这是采用了一种违逆常情的方式来引起读者的注意。下面呢,我随意找同学来说说看,你的周末习作题目是什么?你怎么拟题的?
生1:逐梦未知,绽放光芒。
师:我们这次习作是2024年新课标卷高考作文题,是新疆地区学生采用的高考卷,关键词是“抵达未知之境”,你采用的是对仗式拟题方法。好,请坐。
生2:探索未知,成就未来。
生3:乘探索之风,达未知之境。
师:好,请坐。哎,同学们好厉害啊,对称式的题目张口就来啊。三位同学的拟题都特别好,不需要我去加工了,说明大家一年的练习还是有效果的。
PPT:
|
万能开头模版 |
第一层 |
切题的名言警句、名言、排比句、现实事件、故事、细节…… |
|
第二层 |
概括材料、联系实际 |
|
|
第三层 |
点明中心论点 |
师:拟题下面就是开头了。同学们特别喜欢开头有个万能模式。那开头有什么样的万能模式呢?比如说用诗句开头,或者用一个故事、一个事件开头,或者一组漂亮的排比,当然也可以是一个生动的难忘的细节,为了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然后引入正文。吸引了之后呢,下面就要联系实际进行阐述,最后一定要亮出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开头的三段式。
PPT:审题步骤和注意事项:
|
审材料 (头脑热身、联想辐射) |
1(分论点、小立意、相关小话题、名言警句、事实论据……) |
|
2 |
|
|
3 |
|
|
…… |
|
|
审关键词 (内涵和外延、思辨) |
一元 |
|
二元(逻辑关系:正反、因果、递进、依存、对立统一、互相转化……) |
|
|
三元 |
|
|
审条件 (要有整体和全局观) |
(联系现实,揣摩命题者的意图,确定立场,确定主体立意) |
师:审题是相当重要的。关于审题,我开设了两堂作文课,一堂是“头脑风暴式”的新作文审题观。什么叫头脑风暴式?就是你在阅读材料时,关于里面的一些重要词语,比如说“未知之境”这种关键词,还有辅助性的一些词句,这些都可能扩展你的思维,有的可以成为你的论点、分论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头脑风暴”,立刻联想立意,甚至是由这个能想到哪些名句,哪些事例,把这些读题时想到的内容罗列到稿纸上,说不定写的时候就能派上用场。除了审材料之外,还要审关键词,如果像我们这次习作的关键词“未知之境”,是一元关键词,那就要想想其内涵和外延。那我问问大家,审这个关键词的时候,就要理解什么是未知,你们是怎么理解未知之境的?
生:不知道的/还没被发现的。
师:不知道的,还没被知道的,说明我们可以进一步去探索和发掘。还能是什么呢?
生:始终不知道。
师:能不能跳出来,不要再在“不知道”里面绕圈圈了。那我问你们,过去能不能叫未知啊?
生:不能。因为过去叫历史。
师:哦,那还有什么是未知的?
生:未来。
师:未来是未知的,它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对吧?所也,未知的也是带有不确定性的东西。大家的思维一定要放开来,比如由“未知”还能联想到——
生:迷茫/恐惧/好奇/憧憬/向往……
师:好,这是一元的。二元呢?比如我们以前练过的“强”和“弱”,还有“面壁”和“破壁”,这些都是二元的。三元就是三个要素的,“本手”“妙手”“俗手”。多元因素审题时,要关注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审条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比如说“我们青年人”,那落笔就应该在青年身上,注意命题者的意图。
PPT:最常见的二元思辨关系:
并列、递进、条件、因果、转折、让步
对立统一:
1、矛盾着的对立面互为存在的前提;
2、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相互斗争
师:讲二元思辨的时候,重点讲了逻辑关系。上面一排常见逻辑关系是小学、初中学关联词的时候接触过的,并列、递进、条件、因果、转折、让步等关系。下面对立统一关系是我们政治里面哲学一章学到的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讲矛盾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互为前提,甚至可以互相转化。比如弱变强,强变弱,只要假以一定的条件,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PPT:巧用“连连看” ,自理三元辩证关系
师:其实会了二元的话,三元以上就不难了,也就把三元、四元、五元都拆分成两两对应的关系。比如说“本手”和“妙手”是什么关系?“本手”和“俗手”是什么关系?“妙手”和“俗手”是什么关系?
PPT:高分作文=审题立意+逻辑结构+丰富内容+美化语言
师:高分作文公式。我发觉,这个公式通过我们半年使用还是蛮有效果的。在普通班里面也能立竿见影。高一期末考试作文普通班里面五十几分的相对其他班级人数比较多。高分作文就要抓住什么呢?
生4:一审题立意不偏。第二,逻辑结构清晰的。第三,内容丰富,文章有事例、有引用等等。第四,美化语言,可以借用我们背诵的诗句、名言来提升自己的语言质量,好比一个人戴个耳环,配个项链,就多了一种华贵之气。
PPT:解剖热搜“三步曲”
第一步:热点追踪
第二步:观点启发
第三步:拓展延伸
读过的书万能化用法则:拆解、组合、改造
师:好,平常我们同学特别喜欢刷屏,最近出现什么消息了都喜欢看一看,其实这些热搜都可以成为你的作文素材。比如“青年现象的多样性”,什么“脆皮现象”“全职儿女”“佛系青年”“45度躺平”、Z世代、“小挣青年”等等都可以成为作文素材。像今年的奥运热搜比比皆是。所以大家看热搜的时候要注意哪些呢?第一,热点追踪。第二,看的过程中,可以想一下这可以用在哪些地方,观点启发,拓展延伸。然后有些素材可以拆解、组合、改造。比如说我发给编辑的“面壁”和“破壁”作文稿,编辑回信息给我,说学生作文中用普京的例子比较敏感,建议换一个事例。我立马让学生换一个从失败里面吸取教训的别的事例。这跟“面壁”和“破壁”的主题有什么关系呢?话在人嘴说啊!我教学生把那个例子拿过来,然后放到文章中去,把它圆到观点中就行了。学生的观点是,“面壁是对上一次试图破壁失败的教训总结”。失败也可以成为经验教训,学生用中国造大飞机的例子换掉了普京的例子。我老说,任何一篇作文没有什么绝对唯一的主题,一般一个题目什么都能写,只要你能自圆其说就行。比如“抵达未知之境”也是绝大部分主题都可以写的,昨天我们有同学写到“兴趣”举全红婵的例子,能不能用到“抵达未知之境”这个题目里来呢?
生5:可以。对全红婵来说,未来跳水达到巅峰状态是少年的她所未知的。她在抵达未知之境之前,是付出了常人所难以想象的艰辛努力的。
师:是的。要学会拆解、组合、改造事例,把它圆到习作中去。拆解、整合的时候一定要看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围绕关键词,围绕分论点进行重组。熟能生巧,掌握了方法,任何一篇文章都可以轻轻松松升格。高分作文没那么玄,其实就是个技术活。
PPT:正确立意,不跑偏
1、 要正确、鲜明
2、 要集中、专一
3、 要深刻、新颖
4、 要积极向上
5、 不要换词
师:立意,我讲了两次,第一次是头脑风暴式的审题立意方法,训练打开思路。第二次,我讲的是正确立意,不跑偏。高考作文偏题是很可怕的事情。但是,哪怕是再怎么简单的题目都会有人偏题。所以,注意一下,立意要正确、鲜明、集中。你要看材料中体现的主体是什么,一定要重视主体,不要拿着细枝末节去生发,不要看到“青年”,然后就去鼓吹青年去了。青年可以写,但不是主要的啊。还有深刻、新颖、积极向上,不要换词,不要把关键词换掉。比如说,写“刻苦”可以,但是你不能把“抵达未知之境”的关键词换成“刻苦”。
PPT:【三种结构框架】
1、并列式结构
踏实是通向成功的桥梁。
踏实是支撑人生的拐杖。
踏实是塑造人格的斧头
师:高一结束时,我们就讲的它,对吧?并列式和对比式,就不多说了。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层进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