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的作品

(2024-05-14 16:15:31)
标签:

文化

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的作品

202456         星期          

我之前有关校园文化艺术节日记中提到学生手抄报和教师硬笔书法的展览,还有科技艺术节的学生手工作品的展览。其实,校园艺术节所陈列和展览的学生作品远不止这些。

文艺汇演结束后,我们从体育馆的侧门跨进学校就看到升旗广场上两横排桌子展板上都是学生上交的作品。我从两排展示作品中间穿过,一两边的工艺美术作品。

最东边立在地上统一装裱的是剪纸作品。剪纸工艺都挺复杂有中间站着一位妙龄女郎周围花草环绕的叫《畅》的作品有一匹奔马上站着一只顽猴的叫马上封侯的作品。剪纸还分阳剪和阴剪。这幅十二生肖和兔的剪纸就是阴剪,周边都是红色的,虎和兔的形象是白色的,很巧妙。旁边一个相框作品就是阳剪出来的虎和兔。也就是说,一刀剪下去生成了两幅作品,学生真是妙手生花,怎么夸赞都不为过。还有猴子捧仙桃青绿山水舞蹈图鲤、阴剪莲和舞女图等等,每一幅作品都看出孩子们心思巧妙。这些作品值得被好好收藏,我也希望这些孩子能从中发现自己的价值,自己是有了不起的地方的。

除了各种好看的剪纸画,手工坊还展示了许多色彩鲜艳、图案动人的固体。这种画的材料以前我儿子在儿童游戏摊位上玩过,好像是将特殊的颜料涂在各种造型的模具里面。当时儿子画的是奥特曼,画好之后交给摊主加工,就变成了一幅固体画。我看学生的画作有点像,只是更高档更雅致比如穹门形的透明板上的青绿兰花和夜晚的郁金香,挺梦幻。白底板上的平安喜乐和木纹底板上的熊猫反弹琵琶,这熊猫打扮成敦煌仙女的模样,又不失熊猫的憨态如此复杂的图形,一定花了不少心思,费了不少功夫吧。还有圆形白底的弯月和繁花的组合,冷艳冻人。公主的下午茶这一幅将整个画板都融合到画作中了,下午静谧的蓝天与公主的蓝裙子相得益彰

高的孩子绘制的油画更是一绝以前我在办公楼的楼道口早就见识过了,这次展览上又有一批新作共赴月之约,白月亮、白山顶、白山影、白浪花和深色的山海,共同渲染了一幅海岸清夜的幽冷意境。另一幅则反其道用色,白山清水,绿深树,将白日里山野的远近景层次都表现了出来。还有卯兔》《》《玫瑰花海和红色的玫瑰花,不仅可观色,更可以用手去触摸那些娇艳欲滴的花朵的质感这些是可以满足触摸感的

另外两个展板上张贴的是漫画和素描。我很喜欢一副的素描,虽然这只行进中的狼的身体比例有些不协调,但作者把狼的一对眼睛画活了。你盯着狼的眼睛看,仿佛的瞳孔是活动的,散发着幽冷的光,在一步步逼近你。但这只狼看起来又不是那般凶残,它身上的毛发是浓密而有光泽的,是一头年轻俊美的狼。是在巡视的领地,看见躺在草坪上享受阳光沐浴的你并无恶意,便收起目光,继续往前走了

还有硬笔书法展,张贴出来的作品怎么这么完美呢?不像人写出来的,倒像是印出来的。上次老师的作品还能找出发挥不稳定的字,而学生的作品简直完美无瑕。曹娥碑》俊朗殊甚黄庭经》运笔流畅正气歌》匀净遒劲洛神赋》妍美洒脱,每一篇都堪称精品。

最后是摄影社学生的作品。这次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展、体育运动会美食节上都活跃着摄影社孩子们的身影,他们端着相机跟踪拍摄,记录下每一个珍贵的画面。摄影作品中冷山》《白水》《黄色的》《》《白云》《红树林》《云气和一片白色的花海马路,镜头的运用,色调的配合都别具意味,超出了一般照片的拍摄,更具有艺术性。

这些作品也是学生的高光时刻,每一个作品背后是一个生动、复杂、多元的具体的人。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记得他们,珍视他们,也更希望他们知道自己是很美的,是有才华的,值得珍视自己的一生

 

共享阅读系列

最是书香能致远

高一(9)班 加依娜

我第一次去图书馆是在中考后的暑假中考后的我开心又焦虑在紧张的等待中,突然有一天姐姐带我去了图书馆。在图书馆的路途中,我曾想过要看什么书、图书馆会有什么书等问题。路途中有许多花朵长在草丛里,仰着笑脸,散发着独特的香味,努力窜出脑袋,争抢阳光,努力活着,吸引着我驻足欣赏了许久。

到达图书馆后,我和姐姐先买票,后一起进去,票是免费的。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这是莎士比亚对书的诠释。踏入书的殿堂,有趣丰富的知识,名家横溢的才华,人类纯真的情感会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

铺开记忆的书页酒阑歌犹唱,在曼妙的字行间,丰盈了久旱荒芜的岁月。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儿时的我读童话故事,成长后读古诗词,有哲思的书、经典著作等。进入图书馆后我去找了很早就想读的乡土中国本书找到后便开始坐在靠窗户边的座位上开始了读书。

乡土中国是我读过最为震撼和有启发性的一本书,作者是从人类学家的角度深入挖掘并揭示了中国乡土文化的深层内涵。让我真正认识和了解了中国的根,感受到那深深的文化脉络。在中国的乡村,那些早已消失或即将消失的文化传统,像上古森林深埋的树根虽不引人注目,但却是精神生命长存的源泉。从社会的角度,中国早期的乡村社会主要对外闭塞,对内则以一种基于家庭和宗族的关系为基础的群体出现。这种关系质朴而温情,献身于亲情、孝心和温情的互助关系共同组成了中国乡村文化的根基。作者在书中深入挖掘了中国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变革机制,以及这种文化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底蕴。不知不觉已经读了个小时。读书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写作的伟大和文化的传承的重要性。

读完乡土中国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中国乡土文化的伟大之处,也见识到这种文化传承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我们要重视自身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书籍是一束光,能照亮一切阴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