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阅读都是与自己的对话
(2024-03-22 00:21:46)每一次阅读都是与自己的对话
2024年3月20日
今天在高三听单飞老师讲解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两个问答题。这类文本往往选用科学类或实用类的文章,也就是那种要学生静下心来才能读进去,当然正常情况下还是会读不到几分钟,思绪就会飘的文章。
这类文章同学们会觉得很难读,但其实并不复杂,而且比小说类的阅读更容易拿到分。作家刘润说:“这种你现在做不到但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事,就叫做难。”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就是那种通过练习和努力可以解决的难事,因为它的答案是现成的,都在文本中,只要梳理清楚文本,将答案找出来就行。
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畏惧它,觉得它难呢?
其实,单老师在帮同学们梳理线索、筛选答案时,已说得很清楚了。我们在第一遍略读这类文章的时候,大体知道了每个段落讲的是什么,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然后就进行审题,审题要善于抓关键词,要锻炼自己对关键问题的敏锐度和辨别力。因为要根据你从题目中所得的信息去进行二次阅读和寻找答案线索,所以审题时对关键词的敏锐辨识力和对命题意图的理解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读对题目,问题就答对了一大半。
简单的题目会直接暗示你这道题的答案区间在哪里,只要到相应文本中去找就行了。这相当于送分给你的,也就是说,你只要是个细心的孩子,这种题目的得分就轻轻松松收入囊中了。有的题目会问你有什么启示,这比前面那种直接找答案的题目在思维上推进了一层。那些善于推理、分析的学生对付这种问题也不难,找到有启发的点,再转化成自己的认识,在整合答案时归类标明哪些方面获得的启示,就可以了。这类看似拓展延伸的问题,实则还是考察你对文本的熟悉和理解。也就是说,这类阅读很考验同学们的耐心和专注力。可偏偏这是个慢不下来和很容易分心的时代。
单老师还提到两个非常好的注意事项,也是非常有必要让同学们意识到的两个重要问题。第一就是我们常常忽视对重要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对于相似的概念很少花心思去辨别、区分。这不光体现在语文阅读训练中,其实在我们学习其他学科,在我们对待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时,也是如此。我们常常没有耐心去对待最基本的概念、公式、定律、规则和思想,最终造成学习、学术上基础不牢、根基不稳,生活中也是会在小事上频频出错,影响自己的进一步发展。日本有部电影叫《扁舟记》讲述几个编辑用长达十五年的时间编定一本叫《大渡海》词典的故事。其实,编定词典、理清概念是一件意义非凡的大事,它相当于给每一个事物找到了一个合适它的身份。这是一件极其严肃和认真的事。做这件事的人也是一群极其严谨、极具耐心和细心的人。要将每一个事物看得跟生命一样珍贵,在给它们下定义、做诠释的时候,需小心谨慎,不容有半分怠慢。
第二,不要读过文章和题目之后,凭借印象想当然地答题,而是要到文本中去梳理,去寻找线索。想想,我们多少人在考场上不是看完题目后抓起笔,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的,有多少人是拿出研究的态度,去核查资料(文本),然后有理有据地回答问题的。想起作家张玮写的《东京审判:凯歌背后的艰难》这篇文章。当年“东京审判”清算日本战犯时,许多人认为处死那些恶贯满盈的战犯很简单,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东京审判从1946年5月3日开始,到1948年11月12日结束,经历了两年半的庭审时间,中国代表查阅了无数资料,进行取证,撰写了10万多字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行的最终判决书。是一个个确凿、有力的证据,将那些对中国人犯下了滔天罪行的历史罪人送上了断头台,钉上了耻辱柱的。所以,什么事情都不是凭想当然,凭“差不多”“大概”“可能”。一切都得沉得下心来,耐得住性子,仔细地工作、研究,凭证据、成果来说话。
所以,想想,难道读书没有用吗?
其实,每一次阅读都是与自己的相遇,都是与自己的一次对话。它告诉我们要沉淀下来,踏踏实实做事,保持敏感力和专注力,严谨、细致地对待每一个事物。
它在告诉我们:不要浮躁!
【共享阅读系列】
遨游于书籍的海洋
高一(3)班 麦合丽娅
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如果它是充实精神世界的一剂良药,那么图书馆就是一家药店。你印象中的图书馆是怎么样的呢?是宏伟大气、古风蔚然的建筑,还是浩如烟海的书籍和文献?接下来带你们游历我的图书馆。
我和我们班同学在语文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学校的图书馆。来到图书馆的门前,看到这一扇神秘的大门,我既期待又兴奋。“咔嚓——”一声,那一扇神秘的大门打开了。我走进图书馆,第一感觉就是静,就像一片幽静的森林。叽叽喳喳的我们,就像在森林里迷路的小鸟,对前面那未知的路充满了好奇。随着老师一声“安静”,我们这群兴奋的小鸟慢慢地静了下来,在这片神秘的森林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我走在书架前,那整齐摆放的书籍,如精心编排的乐章,我的手划过每一个音符,去寻找自己最喜欢的那一个。我并没有刻意地去走到某一类书旁,而是从自己眼前那架子书看起。我第一本翻开书是关于各朝代皇帝的。翻开目录,我看到了一个很醒目的标题“秦始皇的生父究竟是谁?”八卦之火在我的心里熊熊燃烧起来,我想,“好劲爆啊!”你们猜秦始皇的生父究竟是谁呢?我第二本翻开的书是历朝历代的瓷制品,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精美瓷制品。我第三本翻开的书是关于各大有名瀑布的介绍,我看到了一条有名瀑布,也是我们最熟悉的瀑布——庐山瀑布。大家还记得我们背过的《望庐山瀑布》吗?就是这条瀑布。
我又终于找到一本我最感兴趣的书,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小怪兽去上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这本书幽默风趣的人物形象令我心情放松、愉悦。
我拿起这本故事书,站在窗边,正读得入神时,下课了。我便记下这本书的名字,回家去看。虽然时间很短暂,但我在图书馆里浅浅地浏览了很多方面的书,也深刻地认识到《人民日报》中所写的那句话;“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书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书可以……”书真的可以帮我们很多。
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坚持读书,从书中获得幸福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