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
(2024-03-06 22:47:37)课间
2024年3月5日
今天继续聊我的课间10分钟。
昨晚县妇联的同志打电话给我,说第二天妇联主席会在10点钟到学校门口慰问我。今天上午第一节课给三班学生介绍莎士比亚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手机电话铃响了,我一看时间快到10点下课了。于是我布置了今天的作业,又请路过的何英主任帮忙照顾一会儿班级,就匆匆出来。走出教学楼,下课铃声也响了。我来到学校大门口,两辆汽车陆续停在学校门口。前一辆车上下来一位身穿黑色呢子的女领导,她一下车就与我亲切握手,旁边助理递给她一个捧花。她双手将那捧粉色康乃馨送到我的手中。我到察县来工作,感受到多方县领导的关心和慰问,让我深感骄傲和幸福,同时也明白身上所肩负的这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回到教室,我看还有几分钟才上课,就火速来到吾斯尼娅身边。一节课下,往往是学生交各科作业,最兵荒马乱的时候。吾斯尼娅的同桌正慌乱地翻着桌上的本子,这样我就没空位置坐,我和吾斯尼娅只能站着提问了。吾斯尼娅是我一进三班就在的原住民,平常比较安静,成绩虽然不算最突出,但也平平稳稳,不用担心会被淘汰。我提问了她今天课上讲解试卷的4道翻译题,说到宾语前置句的时候,她回答不上来了。这是我今天课上讲了无数次的内容。好吧,虽然我觉得已讲烂了的知识点,但遇到不能理解的学生,老师就得有这个耐性。她又不是我,凭什么我觉得简单的内容,她就一定会呢?临结束时,我布置她明天课前将宾语前置句的几种类型和顺口溜都写到黑板上。她瞪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睛,点头答应了。
第三节课在9班上课。下课我到2组扎合旦的位置上。扎合旦是一位比较话多的女生,不仅下课话多,上课也会止不住有小动作。她说话时常笑眯眯的。我也问了与吾斯尼娅同样的问题。她能顺利回答上来的更少了。她说,上课记不住。然后,我就一点一点地引导她。她脑子倒是很活的,在我指导下都一一答上来了。我说:“还要记住吗?”她笑笑。我继续说:“这不是记不住的事儿,是要用脑子的事儿。上课不用脑子,所以不会,记不住。现在我坐你身边,指导你用脑子思考。这不都会了吗?不都答出来了吗?脑子要用,越用越灵活。”我指指她的梳着自然卷马尾的脑袋。她不吱声了。
我给扎合旦辅导语文的时候,9班其他学生在教室后面围成一圈。我看不见中间谁在弹吉他。昨天听学生说是7班的一名学生。我虽然在讲着语文知识点,但动听的吉他音乐和学生的弹唱声还是很吸引我。我想结束辅导,也围过去听一听。
老实说,我还是很喜欢这种课间氛围的。有音乐在耳畔,我和学生之间谈话也显得更融洽和愉悦些。起码心中的氛围感是很好的。莫名的,还有那么一点点浪漫的气息。
可惜,我和学生谈话还没结束,下一课任课老师却已提前来到大课间的课堂。学生闻风四散开来,音乐声止了,我只好匆匆离开了班级。
明天课间若还有吉他弹唱,我一定要停下来,好好听一听。我心里想。
【共享阅读系列】
书与我的故事
高一(3)班 吾拉哈提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根在《谈读书》中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这些先哲的至理名言都说明了读书对于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我想和大家说说我和书的故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小时候,只要有空,老师就让我们念《三字经》、《弟子规》。这些书成了我们最早的启蒙读物。在这些书里,我学到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优良传统。再长大些,每天晚上睡前,妈妈都会给我讲古老书籍与诗中的故事。我常常被书中内容优美的诗句所吸引。
记得在我小时候看过一本书,里面有各种童话小说。当看到三只小猪被狡猾的大灰狼追杀时,我为三只小猪捏了一把汗;当看到皇帝被两个骗子忽悠,光着身子到大街上举行游行大典时,我被皇帝的愚蠢行为逗得捧腹大笑;当看到乌鸦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喝到水的时候。我懂得了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要向乌鸦学习,要想办法去解决……
上小学后,我们看的书越来越多,有《海底两万里》、《史记》《百科全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等。我每天要花至少半小时的时间在书的海洋里遨游。现在我上了高中很少再去读书了,但是以前的没有忘记。从《史记》中我能了解到中国历史,知道了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从《论语》中知道了孔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的人生哲理。而在《三国演义》中,我认识了好多位忠孝仁义的英雄,见识到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的英雄气概。在书中,我知道了做人要诚实、勇敢、明智;为人要善良,要尽自己努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懂得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书让我们收获知识,懂得道理。今后,我们要更加热爱阅读,手不释卷,开阔的眼,开阔眼界,丰富知识,让人生更有意义。这就是我和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