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四要素公式(下)
(2024-02-28 22:40:22)(有学生站起来)师:你用的是并列式还是层进式?
生1:并列式。标题:中国的东方韵味。论点:中华文明的独一无二。
师: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魅力的。很好,分论点?
生1:分论点1:中华文明博大精深,选用“长城”。分论点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选“京剧”。
师:为什么是“京剧”?你在写的时候要写它的什么呢?
生1:写京剧的历史。分论点3:中华文明走向世界,“一带一路”。
师:这里面还有个由过去到未来的顺序呢,把我们的智慧、文化传播到更远的地方。非常好,掌声!(生鼓掌)
师:不错,不错啊,她抓到一个点,这也是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用“中华文明”这个点将几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式。下面还有哪个组发言?
生2:我是并列式。标题:传承弘扬广场舞,建设美丽乡村。第一点讲广场舞文化在中国的重要性。
师:重要在什么地方呢?曾经激烈讨论过广场舞扰民的问题。但是不管怎么争论吧,广场舞一直顽强地存在着。
生2:因为它是一种人们和谐的生活状态,可以让人们身心愉快,要将这种快乐的积极的阳光的精神状态继续发扬下去。
师:嗯,你是要反映中国积极阳光的精神风貌。第二点呢?
生2:作为学生,我们要有文化自信,我们要将这些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积极投身于“一带一路”的建设。
师:刚才是广场舞大妈,现在讲学生。作为学生,我们要有文化自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承担自己的使命。而且新疆就在“一带一路”沿线上,更应该有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就两点,是吧?(学生点头)我可以帮你总结出文中的论点,你讲这两点的时候都突出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自信和积极阳光的精神面貌。有的时候,标题有了,分论点也有了,就是那统摄的一条线、文章的核心精神、核心观点还没出来,但是写着写着就逐渐明晰了,要善于总结。
生3:我们小组写的标题是:古老的华夏之味。论点是,中华美食已分布在世界各地。
师:中华美食已经走向世界了,不光是“舌尖上的中国”,甚至可以朝世界发展了。
生3:第一,介绍中华美食源远的历史。第二,它分布在世界各地,通过“一带一路”是如何传播的。第三,要怎么传承下去。
师:其实,我觉得还可以加一个元素,关键词里还有一个“食品安全”,这样就带点辩证了,我们看到它欣欣向荣的一面,同时也应正视出现的问题,比如说“毒奶粉”“毒胶囊”“苏丹红鸭蛋”等等,思考如何去避免、解决这些问题。非常好,请坐!来,我们为三位同学的精彩发言鼓掌。(掌声)
师:很好,我们先从最基本的公式学起,逐步深入,然后学会解答难题。在这里再补充一点,有一种方式叫融合,就像现在有一种餐厅叫融合餐厅,美食不光是走出去,也可以吸纳。其实中国文化之所以延绵不绝,就是因为我们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态度,我们在不断包容和吸纳来自各方的文明,最后形成自己的特色。写作框架也可以融合,可以是并列里面有层进,可能层进里面有辩证。再补充审题立意的一个注意事项,就是在研究高考真题的时候,一定要关注难题。哪些是难题?第一,材料越是读不懂的,越要花工夫去研究。刷到那些一看就懵的题目多留心。第二是审题没问题,但肚子里没货,没东西可写。做这种题目的时候,也要注意多思考,多收集、多积累素材。对于常见的,练习一两种就够了。
PPT展示:
【丰富内容】
建立素材库:
(1)高级小众的人物素材
(2)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素材
(3)时事政治素材
(4)生活思维(辩证)素材
素材运用:以不变应万变(eg“共享单车”)
师:我们已经讲了审题立意和逻辑建构,下面看“丰富内容”。这个对于我们高一学生,目前最需要去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什么,知道吗?
生:收集素材。
师:是的,我们大部分同学洋洋洒洒地谈看法也能写出800字。老实话说,一怕写作文,我倒觉得大家写作文没问题,但写好作文就比较难了。许多同学的文章第一内容比较泛,不精;第二没有事例,比较空。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建立素材库。有同学会买一本现成的,市面上作文素材大多以主题来分类,比如勇敢、宽容、善良、挫折、关爱自然等等。我建议大家还是建立一个自己的素材库,很简单,可以按以下四条建库:第一,高级小众的人物素材,不要一写到素材就是李白、杜甫、司马迁,还有袁隆平,我估计去年作文我们几乎人均提了一次袁隆平,写得太滥了。写一些小众人物的故事,其实我们课本上也有一些小众人物,比如上学期学的铁凝、郁达夫、黑塞等等,大家可以有意识的收集一下他们的素材。第二,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素材。中华传统文化近几年关涉得特别多,刚才三位同学的发言里面“美食”“京剧”“长城”包括“一带一路(丝绸之路)”都跟传统文化有关系,所以要多搜集一些这方面有深度的素材。第三,时事政治素材。什么叫时事政治素材?也就是2024年当下发生的新鲜的时政要闻。因为阅卷老师审美疲劳了,喜欢看点新鲜的东西。第四,生活思维辩证素材。有同学要问了,什么叫生活思维辩证素材?就是那个可以聊的话题。比如2017年高考新课标I卷作文题,女大学生举报父亲高速公路开车接电话屡劝不止的事,这就是个特别有争议的话题。一方面好像大逆不道、不孝啊,另外一方面又是法规,法不容情。这就是带有辩证性的素材。
建立了素材库之后还要运用,以不变应万变,一个素材可以用到好多地方。来,就用“共享单车”这个生活思维(辩证)素材来练一练。“共享单车”可以关涉哪些主题?
生4:绿色发展。
生5:出行便利。
师:一个是节能减排,一个是方便、便捷。好,下一个。
生6:科技进步。
生7:五大发展理念。
师:乖,这个命题很大呀!跟“五大发展理念”有什么关联呢?
生7:促进社会发展。
师:写作时尽量把“五大发展理念”写清楚,那就很酷了。
生8:科技创新。
生9:低碳环保。
生10:安全,节省时间。
生11:通过扫码扫钱,侧面地提高了国家收入。
师:还为国家创收了。(笑)你们没在“共享”上做做文章吗?
生12:减少空气污染。
师:仍然是绿色方面的,还有没有别的想法?
生13:强身健体。
生14:合作共赢。
师:很好,共同发展,合作共赢。我们看“共享单车”在使用过程中有没有出现一些问题呢?比如说路边沟沟里躺着一辆共享单车,生锈了。在共享单车使用过程中也会考验——
生:素质。
师:国民素质的问题。哎,又是一个话题。看,可以发掘出这么多话题。大家掌握几个新鲜的与别人不一样的素材,打开你的思维,可以运用到很多方面。其实,还有一个素材库,就是我们的课文。比如说刚刚学过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可以运用到哪些主题中去?
生:理想/认识自己/自信/谦虚/低调/会说话/娴于辞令/自由/因材施教/彬彬有礼/平易近人/传统文化……
师:我们的一篇课文就可以挖掘出各种各样的主题出来。
PPT展示:【美化语言】
(1)借助素材美化语言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王勃《滕王阁序》
船在海上,马在山中。——洛尔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的《行路难》
正如《月亮和六便士》所言:“任何硬币都有正反面。”
(2)改写、化用、仿句
交际之美,美在分享;
中国,他有着
(3)形成自己的风格(文艺、说理、抒情等等)
师:最后一条:美化语言。大家最担心的就是语言不美。孔子说:“言而无文,行而不远。”那怎么提升自己的语言呢?今天也教大家一些方法,第一个就是借助素材美化语言。掌握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名言和诗句,比如“北海虽赊,扶摇可接”,可以放到文章的最后,尽管实现目标有困难,离目标有一段距离,但是努力一下还是可以达到的,下面就表示展望了。再来看“船在海上,马在山中”,可以引出我们应该怎么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大家一看就知道了,是对别人提出鼓励、期望和祝福的,也可以放到最后一段的开头。让开头、结尾的语言美起来,给文章增色添分。我们用扩句的方式来练习一下。正如《月亮和六便》所言:“任何硬币都有正反面。”下面开始扩句练习。
生15:凡事都有两面性。比如说砍伐树木,积极影响是可以提供木材、取暖;消极方面是减少植被面积,破坏森林,温室效应会加剧,造成环境污染。
生16:网络是把双刃剑,可以为我们生活提供便利,但有的时候也会有很多不健康的信息会影响我们。
师:还有我们若控制不了自己,还可能沉迷于网络,造成心理问题,给自己带来伤害。
生17:我想到一把刀,它会给我们带来便利,比如切菜、裁纸;但它也有可能给我们造成伤害,成为伤人工具。
师:嗯,主要看拿刀的人怎么用刀。
生18:人工智能虽然便利,它也会取代了一些人的工作,暴露一些我们的隐私。
师:大数据带来了生产、生活的便利,但也可能将人完全“裸露”在这个世界。写得非常好啊,大家只要努力,还是能达到不错的效果的。这是通过扩写的方式来美化语言,再来练习一下改写、化用和仿句的方式,比如“交际之美,美在分享,”什么之美,美在啥?找同学来说说看。
生19:文化之美,美在传承。
生20:团结之乐,乐在互助。
师:你改成“乐”,也很好。我们再看下一个题目:中国,他有着什么;中国,他有着什么。
生21:中国,他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中国,他有着领跑世界的科技。
师:用词真棒!
生22:中国,他有着横贯万里的巍巍长城;中国,他有着深邃悠久的光辉历史。
师:语言真美啊!再来一句,就是精彩的排比句了,放在文末或者文章开头,会很吸引人。大家看到没,每一个发言的同学都思维流畅,语言优美。这些都是你们自己做到的。所以,记住了,你是有潜力的,你的语言能够做到这么美,只要努力。改写、仿句都是句子练习,最高的目标就是仿着、练着,我们要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特性的,比如我擅长叙述,可以毫不费力地将一件事叙述得清楚、明白。我整理我们班期末考试作文的时候,发现我们班马英俊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强,他擅长说理,可以将自己的语言优势用起来。每个人有自己的风格,有的是文青、语言文艺,有的擅长说理,还有的擅长抒情。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慢慢感受哪个方面专长一点,然后发挥自己的特色,并且把这个特点训练得更突出。
师:我们今天这堂课其实是一个概述课,就是从总体上讲高分作文的四个着力点。来复习一下,一是审题立意,我们尽量练习高考真题和必修教材单元作文题。高一上学期考试,我们多次押中题目,比如期末考试作文题“学习之道”,大家做过了,你们是受益的。所以在做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因为你每一次练习都是为考试做准备的。好,除了审题立意之外,还有逻辑结构、丰富内容、美化语言,运用素材和美化语言可以结合在一起练习,用素材促进自己语言的提升。好,今天的内容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