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识自己,追寻理想”主题作文写作指导

(2024-03-01 23:00:24)

“认识自己,追寻理想”

主题作文写作指导

2024228         星期          

【作文原题】

例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的四个弟子分别述说了四种人生理想:坦诚、尚武的子路是治千乘之国,勇其民;谦虚、擅理财的冉有是治小国,富其百姓;娴于辞令的公西华是在祭祀、外交等场合做个司仪;性格洒脱的曾皙则追求平和安乐的生活

不同个性气质、兴趣爱好的人理想操守自然不同。上面四人的理想选择对你有什么启发吗?请以认识自己追寻理想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出自2024年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高级中学高一学期单元测试试卷)

【审题指导】

一道作文题,可以把它粗略地分为材料和题干两个部分。在审题立意的时候,需要分别对其进行解读、分析。

这道题的材料部分来自于高中必修下第一单元的课本事例表述中侧重突出了四位孔门弟子各自的性格和专长,以及他们各自的不同志向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不同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的人自然性情不同,具有不同的个性气质、兴趣爱好和理想操守。

就该材料而言,可谈的话题很多,可以谈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具有独一无二性,做自己,努力活成自己就够了;可以写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才能,“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种才能都可以得到尽情发展;也可以写虽然四人各有性格、爱好、志趣,但一样热血,一样都有自己的梦想;当然最匹配的则是四个人的个性、兴趣、爱好跟他们的志向显然是神同步的,也就是说孔门四子不管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他们的行为都诚实地表明了这一点,这也是孔子并未否定他们各自志向的原因。

是不是就谈个性气质、兴趣爱好和理想追求的关系呢?下面看题干部分。

这是个收束式的题干,不需要学生七想八想,直接限定在“认识自己追寻理想”这个话题范围内,降低了审题的难度,很难有偏题现象,这样更便于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高下。而且文体也限定在“议论文”上,高中作文侧重考察的也正是议论文。这样的考题对高中学生逻辑思辨和理性思考能力的考察,对学生写作水平的考核既直接又公平,免得作文好的学生在审题上出现偏差而错失了分数。这种题目犹如“同题异构”,让学生在思维能力、阅读水平、语言建构、情思深度上去尽展其能吧,高水平作文一比就自然出来了。

【立意角度】

结合审题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个关系型话题在审题立意时得将二者结合起来思考,不可偏废任何一方,也不能油水分离,那样就达不到命题的意义了对于高一学生来说,认识自己”和“追寻理想正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和学段感兴趣和需要审视的话题,将二者结合起来思考更利于他们破除青春期迷茫,早日确立人生的正确航向。希腊古迹德尔斐神庙上刻着三句箴言,其中最著名的一句就是“认识你自己”。通过该习作,学生可以很好地审视自己,认清自己,扬长避短,订立目标,走向成功;而不是妄自菲薄、随波逐流,或任人摆布,漫无目的地生活。认识自己,认清自己,可以帮助自己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认识自己的喜好有助于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从而度过有意义的生活;认识自己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与责任,有助于将个人的梦想与历史、时代赋予的使命结合起来,找准社会定位,积极承担社会使命和责任。

可以以下一些立意:

1、追求梦想,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己

2、认识自我明理想,脚踏实地方前行

3、擦亮认知自我之明镜,点燃追逐理想之火炬

4、了解自己,是追求梦想及目标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5、发掘自己的长处,找适合自己的发挥领域

6、认清自我,找准定位,追求理想

7、正确认识自己,勇敢追求梦想

8、即使谈理想前途,也得让我够得着摸得到

9、追求梦想要认清自己,脚踏实地

10、热辣中坚持自我 滚烫中实现梦想

11、越想奔向理想的方向,越要学会认识自己

12、人生既要有追求高远境界的理想,也要有认清自己的务实精神

13、认识自我,丰富自我,在砥砺奋进中追逐梦想

14、认识自己的长处,规划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素材运用】

1.马克思·韦伯曾言,“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人生的意义不是由社会规定也不是由他人决定的,我们人生是否有意义评判的人在我们自己。无数名人表达过类似的话“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度过一生。”成长路上,我们会受到许多来自社会、父母的期待,我们也会观察、模仿别人的生活来确定自己的目标,可是这其中如果我们并未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并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的生活、追寻自己的理想的话,那我们这一生的价值就无从谈起。

2.法国著名数学家费马曾在父母的建议下学习法律,但是他在学习过程中却对数学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于是他果断放弃律师行业,投入到数学的研究中,最终提出了震惊世界的“费马大定理”。所以,青年一代应该认清自己,选择自己擅长的、热爱的领域,确立理想,在追梦路上不断展现自我,成就自我价值。

3.在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出生于一个家境富裕的人家。父亲为鲁滨孙设计的人生之路,是按部就班接受规规矩矩的教育,学习法律,学成后找一个稳定而体面的职业,过上中产阶级的优裕生活。但是鲁滨孙天生就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他喜欢胡思乱想,一心想出洋远游。冒险于他,是为了寻找生活的乐趣,探寻生存的意义,满足内心的热情与渴望。意识到自己这一特质的鲁滨孙,不畏风险,追逐梦想,选择了自己的流浪生活,突破人生的局限,在冒险中赋予了自己的人生以强烈的个性色彩。

4.自知之人,深入研究自身,批判地观察自我,探索自己的心理世界。如老子《道德经》所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们每个人都应自觉掌握自己的真实状态和内心动向,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明白自己的价值和局限。只有通过对自己的深入了解和认知,才能更好地调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从而思考和行动,最终实现自我超越。

5.小说《哦,香雪》的主人公香雪在“铅笔盒事件”之后,在踏上火车的那一刻,在从西山口车站归家途中,在穿过黑黢黢的隧道之时,胆怯、羞涩、甚至有些自卑的在勇敢地追寻与反思之后,看到了内心的自己,不再自卑于山村的闭塞,亦不仅满足于物质的追求,坚定而执着地去追寻心之所向。

6.史铁生二十一岁那年,厄运突然降临一步一步地向自己的魂灵深处探索,一点一点地试着把撕肝裂胆的悲恸从自己的内心挤出。犹如十字架上的耶稣,菩提树下的释迦穆尼,九年面壁的达摩,在经历过刮骨剔筋的凄痛,碎牙泣血承受着数年钝刃地磨割,“独怆然而涕下”后,终摆脱溺于苦海十数年的沉沦之势,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找寻出一条写作之路,变苦为智,变难为慧,凌驾于死亡与残缺的身体之上,最终使生命再次丰盈起来。

7.184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天,28岁的梭罗带了一把斧子,来到了瓦尔登湖畔,盖起了一座小木屋,远离现代化工业的滚滚潮流,反思人生,寻找真正的自己,并写出了经典著作《瓦尔登湖》。曾有位读者看完《瓦尔登湖》后致信梭罗,表示想追随他的脚步,去野外独居。没想到梭罗果断拒绝,并告诉他:“每个人应追随着自己的心,活成独一无二的自己。”这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也没有两个一样的人。我们只有走好自己的路,在自己的节奏里,追寻属于自己的理想,才能过好这一生。正如泰戈尔所言:“最好的事情总在不经意的时候出现,所以不必慌张赶路,按自己的节奏,步履不停地走过每个今天。”看清自己,才能勇敢地飞过崇山峻岭,像一只自由的鸟,飞向你的山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