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系列之“巧用‘连连看’,自理三元辩证关系”课堂实录2

生3:人要学习足够的道理才能成为老师。
师:哦,很好,她有一个自己的想法。她说人要学习足够的道理,就像我们说的,你给别人一碗水的话,你自己得要有一桶水。现在一桶水还不够,应该是源源不断的自来水。要有足够多的知识,否则你站在讲台上会露怯的,是不是?因为学生那么多聪明的脑袋会问啊,面对各种各样的疑问,老师被问住也会自觉尴尬的。老师要不断地学习“道”,嗯,还有吗?
生3:没有了。
师:嗯,这想法有新意。来,下一个。
生4:人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然后,老师也可以听取学生的意见。
师:老师也可以在教学上听取学生的意见,这个叫“教学相长”。
生4:“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
师:说得非常好。来,下一个。
生5: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你能不能用这个图表来给大家解析一下呢?对应这个图表,刚才很多人都是讲“人”和“师”的关系,你呢?
生5:我是把“师”和“道”放在一起分析的,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老师不局限于某一种职业,而是说有专长的人都可以是老师。
师:他说,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我提一个挑战,我们能不能将箭头再反过来思考一下呢?
生6:道理就是从人的行为中提取的。
生5:老师是教授道理的。
师:嗯,也很简单,老师就是教授道理的。很好,来下一个。
生7:人并非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所以需要学习知识和道理来提高知识和文学素养。然后,道理需要人来传播。
师:哦,“人非生而知之者”,所以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获得“道”。你是从“人”和“道”的关系角度来分析的,是吧?那反过来呢?
生7:道理也需要人来学习和传播。
师:哦,就是道理放在这边,如果没有人学,这个道就是一个无用之道,是不是?这个想法也很好啊。我们这个世界的知识和道理,我们是不是已经全部明白和掌握了?是不是觉得这个世界没有疑问了?是不是宇宙的奥秘人们全都知道了?
生7:不是。道理越学越会觉得不足,还需要不断地去拓展,会发觉这个宇宙中还有很多未知之“道”需要我们去解决。
师:对,发现未知,不断去解决未知、疑难,这也正是人存在的意义。人为什么一代代传承下去,不仅仅因为要活下来、吃饭、享受等等的。其实,更玄奥的就在于我们头脑中的东西,宇宙也对应我们的大脑、我们的思想和精神。记得我小时候看过的日本动画片《圣斗士星矢》,主人公在爆发小宇宙的时候,也是他武力值最强的时候。这个“小宇宙”就是人的内在精神力量。所以,我们看到宇宙是一个客观存在,但人从微观世界来讲,也是一个小宇宙。人可以散发出无穷的力量。是吧?非常好。
同学们看,“道”的确从老师这里获得的,但是同学们在讲的时候,总会有些新点子、新观点、新想法蹦出来。这很好。我们再来看一下《劝学》。
PPT:【连连看】
师:《劝学》里面我找了这三个词:学习,思考和坚持,当然不一定准确啊。我们也找同学来说一说,来“连连看”。今天就是“头脑风暴”,就是锻炼锻炼大家思辨的能力。
生8:终日的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
师:你整天想,托着个腮想,那是空想。“思而不学则殆”,你老是想,脑子都想疼了,也没想出个结果来,也想不出个所以然,还不如去学呢。好,反过来呢?
生8:学习要思考。学习中有很多的疑惑,就要思考。老师讲给你的东西,你如果填鸭式的没有消化也没有用。而消化其实也是一种思考。
师:刚才听到一个同学说的也很好,你刚才说是什么?
生9:“学而不思则罔”,学习如果不去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师:哎,很好,请坐。来,下一个。
生10:就像刚刚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我们不能只学习不思考,也不能只思考不学习。但是仅仅这样还不够,不仅要学习和思考,还要持之以恒,然后才能修成最后的正果,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
师:哦,你把这三者融合起来了,是吧?不光是“学”和“思”要结合,而且我们要坚持。如果中途停止的话,那就是半途而废了,就像刚才苏翊鸣说的,忘了初心了,不是吗?其实,不忘初心也在告诉我们坚持的道理。是吧?好,非常好,下一个。
生11:思考是学习的前提,而学习是思考的成果,所以说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师:嗯,停一下,你说思考是学习的前提,我们要学习,肯定不能不思考,比如说机械地抄三遍,那是打印机做的事情,里面没有思考的话是没有用的。但反过来,你刚才说学习是思考的成果,解释一下呢?
生11:光思考,但没有去学习这个道理,就没有任何的成果。比如说一个问题出来了,我们去思考这个问题,学习新知来解决这个问题,那这个学习也就有了结果,有了答案。
师:这个意思有点绕啊,你是将“学习”和“思考”融合起来的,思考是学习的前提,那有了思考,学习就有了结果。是这个意思吧?好,请坐。来,下一个。
生12:学习需要坚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然后学习中也不能半途而废,就像文章所说的,“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在坚持到一半就放弃了,连腐朽的木头都折不断;如果你一直坚持下去,锲而不舍,金石都可以雕刻成功。所以说,学习要坚持,才有成果。
师:要有坚持,要有决心,要有决心把学习坚持到底的信念。好,请坐。
生13:“学不可以已”,这句语意思是不断地坚持学习,人的思想才能像滚滚的江水,永远保持新鲜与活力,然后跟上时代的步伐。
师:你说要不断地学习,像江水一样,滚滚滔滔向前流动,不断接受新的事物,人的思想才能不断进步。有没有发觉同学们特别好,前面小组发言的时候,我在想全是“学”和“思”。然后,后面就出来“学习”和“坚持”,所以大家的发言合起来,就是三元思辨关系。虽然各小组的“连连看”是自由思考两两组合的关系,但发现同学们不是只对着一个方向,而是大胆地努力尝试不同的组合,不同的方向的。
PPT:【方法指导】
“三元思辨”作文中,构成材料的核心事件或内容的三个元素(表现为三个概念),这三个元素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又不是单一的,其思维方向、价值取向具有多元性、开放性。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联系现实,并融入辩证思维,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确定文章的立意。
师:好,那经过课内的“连连看”之后,我们来方法指导,回头复习,总结一下。第一,“明概念”,三个概念,其实大家有没有发觉,我们在说“学习”“思考”“坚持”的时候,也可以变换一些词,比如说“问题”“锲而不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大家听懂吗?还记得我们讲审题的方法时,就是把这个概念往广处思考,找一些同义词,找一些相关的词来替换它,这样思想就变得丰富了,思路也得以拓展了。第二,“理关系”,就是刚才我们列举的几种二元关系,大家可以自由组合。第三,“联现实”,刚才解读的时候,也有部分同学举了一些现实的例子。那下面,我们用三篇高考作文题目来给大家实战演练一下。大家注意,第一,你讲的时候不要拘泥于三个概念,不要过分纠结,可以往外扩。第二,理关系,就往深处挖。第三,举个例子,说得更通俗一点。前面两篇课文,我们熟悉。那后面的三个作文题不是我们熟悉的,所以你举个例子,讲一些现实中的事物,更方便我们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