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家——辽阔的角落8.19
(2023-08-20 22:54:54)
标签:
文化 |
远方的家
2023年8月19日
察县与内陆有两个半小时的时差。不过在察县的第一夜,我并没有其他几位老师倒时差的痛苦,而是洗完漱很快就睡着了。早晨六点多醒过一回,看天还黑着就又睡了,直睡到八点钟才起床。我觉得在秘鲁时的好睡眠仿佛又回来了。另外四位男老师可能常年做班主任的缘故,他们固执地在早晨五点钟就醒了。在这里一两点钟才入睡,睡三四个小时又醒,是会不舒服。还好我睡了一个饱觉。
9:30我们到援疆办食堂吃早餐,这里三餐自助,菜品也很丰富。饭后,我们领了东西到各自宿舍收拾。我在四号楼302室,对门就是教英语的薛老师,正好同班双语老师彼此有个照顾。薛老师人很热心,他在来前打听好了一切。据说,我俩都在援疆班(即该班任课老师都是援疆老师),压力还挺大的。好像这边的学生基础要比我们那边差一些,学习习惯也不是很好,有的当地老师还会采取“棍棒出成绩”的严格方式对待学生。
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通过关爱和尊重取得学生的信任。我希望教育是让学生获得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和人格尊严权的一种方式,而不是扼杀他们天性和自由的屠刀。我希望学生面对未来可以有所选择,希望他们是在被关注、鼓励和认可的环境的下成长的。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私人定制的,每个人都不一样,为什么要让不同特性、不一起点的人走同一条道路呢?帮助学生找到一个适合他们成长的教育环境,不仅可以改写个人命运,也可以改变整个民族的未来。为什么要逼迫所有人都一样呢?这是不科学也不人道的。
今天一天的主要任务就是整理内务和熟悉居住环境。我们住在纳尔浑街西侧的盐城对口支援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工作组的大院内。
院子非常安静,门口值班的是一位当地维吾尔族的大爷。他告诉我,他大女儿从江苏无锡江南大学毕业,现在伊宁市政府工作,二女儿在华中师范大学读书。我夸他有福气,两个孩子都很优秀。他听了,一脸自豪和幸福。
院门往里是一条通往主楼(小白楼)的笔直的水泥路。路北靠门口栅栏处有两段长三角形的花池。花池里正盛开着黄色绚烂的野罂粟花,还有紫蓝色和粉红色的碧冬茄,花型跟牵牛花很像,不过牵牛花是藤蔓类的,它们是植株类。另外一个花池里种植着绛红色的鸡冠花,但花冠没有我们那里的大,是尖尖向上的(可能是这里干燥,雨水少的缘故,路边的行道树许多也是这样,一束一束,尖尖向上),还有极少的秋海棠,红色的叶子花倒挺多,院子的其他地方也能看到。这两池花色彩鲜艳,与素雅的铁栅栏相得益彰,无论从院外还是在院内看,都赏心悦目。
顺着路往里走,花池西边,小白楼前面有一片绿化带。这片绿地由高大的垂柳、绿意盎然的野杏、挂了果的法国桐(又叫悬铃木,还挺形象的,圆圆的挂果不就像悬铃嘛)、还有叶前尖尖形如楔子的青荚叶包围着。正中草坪上有四只白色的丹顶鹤现代雕塑,两两对称,一对俯头饮水,一对引吭高歌。它们与蓝天、丽日、绿草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一方和谐宁谧的所在。
小白楼是我们的主要活动区。一楼有两个食堂,南边是察县政府食堂,桌面常摆放成宴席的样子,但很少见到有人去吃饭,也许他们的吃饭时间与我们不一样。我下午去打过一次水,食堂阿姨很热情。她告诉我,她是四川阆中人,十几岁就来到这里了。北边是我们的食堂,我们这里的用餐时间要比盐城晚很多,早饭是09:30,午饭是13:30,晚饭是19:30,但厨师是阜宁小伙子,来了有六年了。我们吃的都是家乡口味,餐餐都会有当地水果,还有鲜奶和酸奶供应。三楼有休闲运动中心,里面有一张台球桌、一张乒乓球桌,还有跑步机等运动器械。三楼还有一个会议室,下午我们五位新加入成员的欢迎仪式和自我介绍就是在这里进行的,以后每月20号的党员学习也是在这里。
小白楼旁边路南是一座粉红色的宿舍楼,一共有五层。这里就是我们在察县的家了。每户都是一室一厅,有卫浴、厨房、沙发、桌椅、洗衣机、冰箱、微波炉、燃气灶等,一应俱全。在这里安家生活完全不用操心。宿舍楼西边有个小门进去,在小白楼的后面,是奥林匹克中心的大操场,应该是当地搞体育活动的地方。夜晚没人,我就进去跑上几圈,凉风习习,甚是惬意。
小白楼往北,穿过一片加杨林,有一座粉蓝色的四层楼房。这里是老干部局,也是老干部活动中心。周六、日这里会有活动,不过是当地人参加的。这个部门与我们工作组共用一个小院。这个院子虽然不是特别大,但布置得井井有条,且色彩丰富。楼的外墙色调既活泼又不失温和,粉色系列娴静而又不张扬,与蓝天、白云、绿树、艳朵相映成趣,不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是一帧绝美的风景画。人在画中游,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生活在如诗如画的世界里,一切都刚刚好。
晚上,察县高中的庾校和陈校长还热情邀请我们,在万隆酒店为我们接风洗尘。当地教育局阎局长和盐城市委组织部周处长也莅临了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