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自重自盛谨小慎微的刘义庆
(2022-10-09 18:21:44)
标签:
文化 |
一生自重自省、谨小慎微的刘义庆
——《世说新语》人物故事一
邓敏
《世说新语》的编撰者刘义庆出生于贵胄之家,南朝宋武帝刘裕是他的伯父,非常看重他。文帝刘义隆常在他的养父刘道规家,与他交情甚厚。他十三岁受封为南郡公,过继给叔父刘道规后又袭封临川王,此后便平步青云,十七岁就做到了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副宰相)的位置。按理说,刘义庆出身显赫,又爱好文学,才华出众,应是一位意气风发、豪迈俊逸的儿郎,就像他编的那本有“名士教科书”之称的志人小说《世说新语》中所刻画的清高放诞的士大夫那样,豪爽洒脱,任诞不羁。
可偏偏这个王室之子,两代宋帝都信赖、倚重的刘义庆,不似魏晋南北朝风度翩翩的贵胄公子那样风流潇洒、放纵、谈玄,他是个自重谨慎、严肃认真的人。《南史·刘义庆传》中记载,刘义庆少年时代很喜欢骑马,也善于骑马,但长大以后他就再也不纵马驰骋了,甚至连马都不跨。哪个男儿不喜欢马上飞驰的畅快感觉呢,刘义庆也有过任侠豪放、逸兴遄飞的少年时光,但成年后他就自动承担起伯父宋武帝刘裕的重托,言行稳重,成为刘氏皇族的表率。刘义庆年轻时曾跟从刘裕攻打长安,刘宋建立后他在朝中担任要职,所管辖的荆州一代当时有“居上流之重,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的说法,刘裕曾盛赞他“此我家之丰城也”。(“丰”是盛酒的托盘,“丰城”有依托之意)这是在说,刘义庆是刘宋王朝的依托。
元嘉时期,他在担任丹阳尹任上,遇到一个赵氏婆婆杀死儿媳的案件。时值天下大赦,众人认为赵氏应回避孙子,躲到海外。刘义庆引用《周礼》的典章,认为父母之仇是最大的冤仇,是道理无法消解的;但亲骨肉相残,必须在法律之外寻求解决方法。赵氏杀儿媳是酗酒所致,是过失杀人,礼法对于过失伤人有宽大的处分,法律上也没有仇视祖辈的条文。所以,他认为祖母赵氏与孙子之间不是一般的杀母之仇,应该共戴一天,同处一地,不损害孝道。在魏晋南北朝这个朝代不断更迭、礼乐崩坏的混乱年代,刘义庆却能遵循礼法,以礼来治理管辖区,并且为官清廉,不受钱财,还不断向朝廷推荐人才,这与他自重谨慎、有所担当、尊重人才、严肃认真的为人处事风格是有很大关系的。
据《宋书·列传第十一》记载,刘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太尉袁淑,文冠当时;义庆在江州,请为卫军咨议参军。其余吴郡陆展、东海何长瑜、鲍照等,并为辞章之美,引为佐史国臣”。可以想见,当时像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这些名士都受过他的礼遇,他的府邸应是文人雅士、贤良才俊往来穿梭,络绎不绝吧。
刘义庆的庄重自持、小心谨慎,有时表现得格外突出。刘宋江山本是代晋自立的,刘义庆不愿意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元嘉八年,他在尚书左仆射位上,见太白星侵犯左执法星,害怕会有灾祸,向文帝请辞外任。文帝非常器重和信任他,还特地用遭逢过这种异象的王光禄和晋孝武帝最终平安无事的事例来开导他。但刘义庆仍坚决请辞,出任荆州刺史,在荆州过了八年安定生活。
他畏惧鬼神,晚年尤信佛教,豢养僧徒。在广陵生病期间,有白虹贯城,野獐入府,他就心生忌惮,请求回京,不久便在京城去世了,终年四十一岁。刘义庆一生自重自持、恪尽礼法,谨慎为事,仍英年早逝,非常可惜。这恐怕与他谨小慎微、压抑克制、不够舒展的性格有关吧。
除了《世说新语》一书,刘义庆还编撰了志怪小说《幽明录》《宣验记》等,皆已散佚。他一生自重谨慎并没能换来子孙的世代太平,其嗣封为临川王的长子刘晔被太子刘劭杀害,承嗣临川王的孙子刘绰后也被杀死,至此封地被革除,临川刘氏便没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