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训练与做题

(2019-09-06 09:08:44)
分类: 投资札记
  《美国工厂》,充分展现了美国中低收入群体在制造业领域同中国工人相比,存在很大的素质差异。看完这个电影,就天真的认为,美国的核心竞争力彻底没戏了,那就是智商太低了
  另外一部电影《大黄蜂》,里面那个会修车的小女孩,有没有可能在中国见到?在美国,修车是一种普遍技能。在中国,汽车出问题,都是送4S店解决问题。这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充分说明,中美两国的国情差异,特别是基础教育模式差异。要是比做题,美国学生根本没法跟中国学生较量。要是比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状元有没有一个能把车修明白?
  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从小就没真的培养过,这就是中国基础教育的真实情况。简单讲,就是严重的脱离现实,培养的全是解决卷面问题的所谓高手,而这种高手在现实中是完全脱离实践的。
  在中国,被称为聪明的小孩,基本上,都是做题、做难题厉害的小孩。那个所谓的能力,根本算不上正经能力。考试和选拔机制,就喜欢用这种模式去筛选小孩,那就是教育部的问题。真实情况,到了企业和科研单位,没人把创新需求写出来、把题目设计好,让你去计算。这就是很多高学历人才面对的发展窘境。看起来,高学历应该可以解决高难度问题,但是,这只是一种幻想。高学历、高智商,并不等同于高能力
  换个角度,去拍一下美国顶尖精英阶层培养出来的小孩,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的发展路径。你会发现,他们做题厉害,动手能力也厉害。虽然,比尔盖茨、扎克伯格,在奥数竞赛、奥信竞赛上拿不到国际金牌,但是,创办世界顶尖信息企业的综合能力甩竞赛金牌十条街。而我国在教育系统整体规划中,严重缺乏培养领军人才的创新体系,造成所谓的学霸,就会做题。这是个非常严重的现实问题。
  所谓的名校,其实是挺可笑。怪不得,被蓝翔嘲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训练与分层
后一篇:训练与思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