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与情绪
(2019-06-25 16:20:20)| 分类: 投资札记 |
我在微博里转载了一个TED演讲,是关于情绪系统与大脑猜测之间的关系。情绪系统,是一个很古老的系统。该系统的运行方式相当复杂,且该系统的融合适配过程处于早期人脑发育阶段。大多数家长,缺乏脑科学知识,最容易忽视婴幼儿情绪系统训练,导致,孩子长大后性格不适合做某某事。所以,这部分内容,如同玄学般,导致众多的不确定性。
我们可以简单的把情绪系统理解为两个部分,第一:信号采集,第二、信号处理。所谓信号采集过程,依赖人体各个组成部分搜集同外界交互形成的神经传感信号。信号处理过程,就涉及到视频中提到的猜测,也就是情感计算问题。
假设,一个孩子刚出生,爹妈的精子、卵子,都是天赋7西格玛的超级牛逼基因。若这个孩子不幸落入某丧心病狂的BT精神病学专家手里,就是想把这个孩子弄得性格极度有问题,方法并不复杂,只需要在信号和计算之间造成映射问题。
举个例子,金庸,在倚天屠龙记里面,描写了一段张无忌对赵敏摸脚的情节。这段文字写的,那叫个精彩,充分暴露出金庸对此的审美。在中国古代,有很多描写女子脚美丽的文字。古往今来,中国文人把女人的脚和美、欲望给联系起来了。我有个大学同学,就不理解这个现象。在我们探讨这个话题时,他不能理解,臭脚丫子有什么可美的,被我斥为没文化。脚、美、欲望,这一连串的概念、情绪之间的联系,被大脑构造后,你看到电视剧中演到这段,就会有情绪。没有这种连接关系,就不会有情绪。猜不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行为。
理解了这些现象,就能够理解大脑的神奇。
一组神经元信号进来,某些抽象概念形成,导致情绪产生。这组电信号,可能代表多种可能性。例如,紧张和兴奋,信号组合是相似的。若把紧张训练成兴奋,就会变成我这种每逢大赛必然兴奋的性格。这个东西,真的能练出来么?那是肯定的,因为,大脑存在可塑性。
为什么,有些人,幼年遭遇虐待后,被施虐才会形成性兴奋?这就是情绪系统的适配过程出现扭曲后造成的问题。婴幼儿时期,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外部的交互行为不适,往往会带来情绪系统的适配性问题。
性格天注定,是扯淡的。
理解这个结论,需要相当广博的知识结构体系来支持。所以,遇到某白痴说性格决定命运,孩子的性格天注定,不要相信。这是很显然没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具有的观点。人的性格,是后天形成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