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与旅程
(2019-01-25 07:53:40)分类: 投资札记 |
早上,看到在美国硅谷工作的大学同学发了一条朋友圈,文章是物理学家对人工智能无法超过人脑的论证。全文三条论证,没有一条建立在正确的理论基础上,且作者文章中存在很显然的数学计算错误,而我同学博士毕业,竟然看不出此文有如此多的问题,让人愕然。微信朋友圈传播荒谬的普遍性,让人无法直视,即使高知也常常被自己能力圈以外的文章所误导。由此可见,跨学科思维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
一篇文章,涉及到脑科学、物理学、数学、信息科学,作者看起来根本不具备穿越这几门学科论述人工智能与人脑之间的计算能力对比问题,竟然敢堂而皇之的漫谈?这是非常可笑的。归根结底,脑科学和认知科学,属于复杂的跨学科思维,要求作者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读者,很难分清作者的知识结构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因此,极易被看似正确的观点所误导。从阅读的角度看,概念,如何通过语言、文字,形成传递,对人们来说毫无意识。换句话说,我们去看一段文字时,有没有必要吸收这段文字背后试图传递的语义,根本就没有分辨力,就轻易的相信文字。
作为朋友,我不太想打击同学的求知欲。不过,看着此类垃圾文章中为数不多的数学计算都能显然错了,还被他一个美国毕业的信息科学博士传播,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按照我们两个昔日经常辩论的友谊来说,我直言不讳的指出他啥也不懂,应该对双方情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是,年纪大了,我就越来越主动避免在朋友之间产生此类交互行为。20多岁时,我们曾经在一起彻夜辩论过各种问题。人到中年,我已经懒得跟别人争论观点的正确与否。很显然,对方连最基本的概念都不具备时,就别去碾压其认知,挫伤其学习的兴趣。
类似思维,这种深奥的话题。若没有真正比量过、思考过,就别轻易站出来嘚啵,哪怕就是转载都有可能被内行笑话的一塌糊涂。朋友圈里晒智商,是一大蠢。道理很简单,时光是一把杀猪刀。当你还在散步时,别人很可能早已狂奔。生活,是不需要晒的。认知,是一场自我修行,是生命的旅程。